原创眩晕的常见病因及治疗周围性眩
2016-10-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周围性眩晕是相对中枢性损害造成眩晕而言,主要指因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在所有眩晕患者中周围性眩晕占71%。
临床特征1、眩晕常突然发生,程度严重,持续数分钟至数日,发作时意识清楚,常伴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植物神经症状。2、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耳聋症状。3、各种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常见病因、治疗对策1、不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周围性眩晕的常见临床类型,其本质性椭圆囊斑耳石脱入半规管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剧烈眩晕、时间较短,Dix-Hallpike试验,对后半规管型BPPV有诊断价值。BPPV是最为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类型,其特点是头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发生眩晕常见于起床、躺下、翻身、低头时。BPPV可以采用耳石复位手法、小脑顶核电刺激及稳定前庭药物联合应用效果较好。(2)急性前庭神经元炎: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50%病前有受凉史,40-50岁最为多见,呈现剧烈眩晕及眼震,可持续数天。使用激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3)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是一种外淋巴瘘的新变异型。主要表现眩晕与平衡失调,患者咳嗽憋气时出现反复发作眩晕、振动幻视。高分辨CT可见上半规管骨质缺损。
2、伴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1)梅尼埃病临床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丧失、耳鸣及耳胀为特征,眩晕可持续数小时。(2)迷路炎是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时往往提示发生了迷路炎。(3)周围前庭阵发症:是位听神经受血管压迫的综合征。临床特点为发作性眩晕时间数秒数分钟、眩晕发作与特殊头位有关,改变头位眩晕可缓解、发作时听力下降、耳鸣。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与中枢性眩晕的区别从导致中枢性眩晕的病因来看,一般会认为中枢性眩晕除偏头痛外都是一些较重大的疾病,因此许多人会认为中枢性眩晕症状会比周围性眩晕更加严重,然而眩晕的严重程度不是区分中枢性与周围性的依据。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周围性眩晕症状往往较中枢性更加严重。如周围性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旋转程度都重于中枢性;体位改变诱发眩晕也更为多见。但中枢性眩晕虽然眩晕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而周围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区别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