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白话之美尼尔病
2018-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眩晕白话之美尼尔病
1.美尼尔(MD)是一种病。
年法国医生ProsperMénière在杂志上发表过4篇有关眩晕的文章,对临床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后世学者对屡发上述症状者,即以梅尼埃尔氏综合征命名。年Hallpike和Cairns报告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膜迷路积水发现本病的病理为膜迷路积水,以后陆续有人证实这种病理变化,从而确认它为一种疾病。而非综合症。
2.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各种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或声损伤)、耳硬化症、梅毒、遗传因素、过敏、肿瘤、白血病及自身免疫病等与本病有关,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血管性因素,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动脉痉挛、毛细血管血液滞留。用组织胺等血管扩张剂治疗能获得一定效果。
变态反应和免疫因素,应用类固醇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控制症状。
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垂体、卵巢功能低下者以及其他内分泌功能不足者,针对病因治疗后症状好转。
3.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年)
A.自发性眩晕,每次持续约20分钟至12小时。
B.患耳在眩晕发作期间或之后出现低中频感音神经性聋。
C.疾病早期,眩晕发作时伴有波动性耳科症状(听力下降,耳鸣,耳胀满感)。
D.其他前庭疾病不能解释的症状
虽然大多数MD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眩晕,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是存在诱发因素的,比如过度摄入钠和咖啡因。还有部分患者在接触数秒钟高强度低频声刺激后出现眩晕症状(Tullio现象),也有患者在气压骤变时出现眩晕症状。上述等诱因可能导致卵圆窗邻近膜迷路水肿进一步加重,进而诱发眩晕症状发生。
眩晕和听力损失非同步发生。患耳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症状可能先于眩晕症状的发生。少数患者听力损失症状提前数月,甚至数年发生,临床上讲这种现象称为“迟发型膜迷路水肿”。极个别情况下眩晕症状也可能会先于听力损失之前发生,可能提前数周或数月,但是眩晕首次发作时通常伴发耳鸣、耳胀满感。
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眩晕发作的24小时之内,会出现听力改变,并表现出波动性缓解现象。当眩晕反复发作数年,患者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及耳鸣,眩晕发作时不再伴有诸如耳胀满感等耳部症状。
4.要做什么检查?
确诊美尼尔病常常需要做以下检查:
听力检查。纯音听力曲线在病的早期低频听力损失较高频区为著,呈感音性聋,响度平衡试验阳性。
前庭功能检查。大多数出现前庭功能障碍,晚期患者更明显。
眼震。发作时可出现自发性眼震,属重要客观体征之一,必要时可借助眼震电图检查则更为客观准确。
5.美尼尔病的治疗
大部分患者仅需要药物治疗,手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听力严重丧失的病人。局限于单侧有病的患者。据统计梅尼埃病只有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消除诱发因素,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低盐饮食,给以镇静和抗晕药。前庭抑制剂、周围血管扩张药,利尿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均有一定疗效。症状缓解后尽早下次行前庭康复。
鼓室注射药物。(一般是注射地塞米松,3天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耳膜植管术。内淋巴积水是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中耳的气体压力变化能显著地影响内耳。根据这个原理,经鼓膜放置通气管的方法来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眩晕。
内淋巴囊减压术。内淋巴囊减压及切开术是治疗膜迷路积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内淋巴囊位于骨迷路后外侧的后颅窝硬脑膜之中,对调节迷路压力起重要作用。内淋巴囊上下径平均为8.9mm,前后径平均为9mm,从水平半规管到内淋巴囊下缘为17.5mm。乳突手术完成后,敞开后颅窝硬脑膜即可找到内淋巴囊。
半规管阻塞术,人为的阻塞半规管,使得内淋巴液停止流动,从而避免因淋巴液流动带来的眩晕。
6.特色中医治疗,由于本病的特殊病理机制,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有独特的优势,镇眩汤,泽泻白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都是常用的中医处方,结合个体化的体质辨证,通过体质调理增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大部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