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血塞通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2017-4-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后循环缺血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缺血性血管病,随着当前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如饮食不节、吸烟、喝酒、缺少锻炼等),发病因素日益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眩晕(头晕)是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常见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迂延、难以治愈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是目前药物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76例年1月-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63.5±7.8岁,合并病症:9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8-79岁,平均64.1±8.2岁,合并病症:7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两组患者-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选取标准:(1)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2)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无禁忌;(3)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以配合研究者;(4)对本次治疗方法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颅内其他病症引起的中枢性眩晕;(2)具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3)治疗过程要求更换治疗药物或转院治疗者。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给予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59g注射血塞通+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69天麻素+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天1次。所有患者治疗14天后评价效果。

临床疗效:(1)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晕眩、眼震、耳鸣等全部消失,神经系统综合检查结果显示无体征;(2)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晕眩未再次发作,偶有轻微晕沉现象,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3)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眩晕发作次数和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影响;(4)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16.0数据包进行统计和分析,均数以ˉx±s(样本±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对于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其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评价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73.7%(28/38),观察组患者评价总有效35例,总有效率为92.1%(35/3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有些患者发病迅速,有时甚至危害生命,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方法。研究表明,天麻素不仅具有明显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清除机体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细胞、恢复脑部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和供氧的作用,而且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还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细胞发挥作用,抑制钙超载,切断不良前庭反射,从而达到消除眩晕等症状的作用。血塞通是三七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研究表明,其不仅具有扩张脑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且可以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以增强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神经的作用,从而增强对眩晕的治疗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联合应用天麻素注射液和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患者评价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7%,不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时联合应用天麻素注射液和血塞通,不仅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来源:黑龙江医药,年第29卷第3期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l/7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