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丨明鸭子二多
2023-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文/张福献图片/来自网络
鲁西南方言中,有许多土语,诸如公猫和母猫,分别谓之为“儿猫”和“女猫”,鸭子也有别称,母鸭谓之“草鸭”,公鸭呢?谓之“明鸭”。本村的二多水性极佳,所以,村里人就给他取了个绰号,谓之“明鸭”,就如《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一般,二多就成了“明鸭子”二多。
瞧呵!“明鸭子”二多正静静地站在荷塘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猛不丁地,他从岸上跃入水中,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待浮出水面时,手中已多出了一条银光闪闪,二斤来重的大鲤鱼。岸上一片喝彩。
——明鸭!明鸭!真的是名不虚传呐。
“明鸭子”二多就在人们的喝彩声中,拎着鱼儿,慢吞吞地踱回家去。待他家的胡同口飘出炖鱼的香气时,就有人拎着半斤白酒,或半只烧鸡,或一斤猪头肉,两只猪蹄子,登上门去……
说起来,“明鸭子”二多在村子里也是个能人儿。夏天的时候,他硬是凭着一手水上功夫,在河中摸鱼捉虾,或是自己打打牙祭,或去饭店里换得几十元钱,倒也衣食不愁。
冬天的时候,他牵着猎狗,扛一杆土枪,在田野里四处猎捕野兔。远远地,一只野兔子悄悄钻出洞来,在麦田里鬼鬼祟祟地觅食,“明鸭子”二多把猎枪装上火药,架在肩上,静静地瞄准。“三点成一线”,二多扣动了板机,然后,他松开了手中的猎狗。
那狗撒着欢儿,跑上前去,从麦田里叼回一只泛着热气,遍体血污的野兔。二多扛着猎枪,枪筒上挂着几只野兔,径直走进了县城的大酒店,换回来几张花花绿绿的大票子,“明鸭子”二多依旧是衣食无忧。
农闲的时候,“明鸭子”二多有时也挂起猎枪,和邻村的朋友们开着三轮车,在四野八乡里倒卖粮食。村里人给二多算了一笔帐:一公斤玉米的差价是四毛钱,一吨玉米便是元钱,二多一个冬天能挣上万元钱呢。“明鸭子”有钱!有多少钱呢?村里人说不上来,反正是他有很多钱。
那些年,村民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腰包还没有鼓起来,每到冬天,村里的治安就很混乱。快过年的时候,村里便来了小偷,或是丢失了一只肥硕的绵羊,或是被人牵走了耕地的黄牛,“明鸭子”二多就自告奋勇地登上门去,说是羊或牛是被X村的XX偷走了,然后就去ⅩⅩ家登门索取,几乎百发百中。久而久之,有了“明鸭子”二多的庇护,村里人居然不再丢失东西了。
又到了农闲的时候,二多的家中飘出了狗肉的香味儿,登门喝烧酒,吃狗肉的都是村里的领导。“明鸭子”有钱!出手也阔绰!村支书一帮领导非常喜欢“明鸭子”,就让他当了村里的治保主任,竟也没人问起,“明鸭子”二多是从哪里弄来的狗肉?反正他是个能人,有肉就陪他吃呗。
又是一年的冬天,农村开始了“严打”行动,警察带走了铐着手铐的“明鸭子”二多。村里人大惑不解:二多怎么会是坏人呢?大伙儿联名写了“保状”,托村支书去派出所里问问情况,顺道替“明鸭子”说说情。
村支书骑着车子,气咻咻地回来了,村里的人围了上来,问“明鸭子”出了什么事儿?
“这贼‘明鸭子’,竟是个惯偷。还记得他那些狗肉吧?是他伙同一帮人在邻村打死的。没了狗,偷东西方便呢。还有,他做粮食生意,也是为了在各村‘踩点’。他常去卖猎物的城里酒店,竟是他销赃的地方。”村支书气愤地诉说着,顺手拧灭了手中的烟蒂,“他是个‘贼头’,听说要判15年以上的徒刑呢。我们真的是瞎了眼了。”
一晃又是十来年过去了,又要过年了,住在县城的我回了一趟老家,听说“明鸭子”二多的刑期已经满了。“唉,人是改造好了,可一辈子也就这么完了,连个媳妇都讨不上。”村民们叹了口气,却没人肯同情“明鸭子”二多。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张福献,原名张慧峰,山东省成武伯乐一中教师。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南方文学编辑,中语参专栏作家,著有中篇小说《吉祥和他的伙伴们》,文集《童年撷趣》《庭院深深》。有诗歌、散文和小说数百万字,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