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诊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保护大脑你
2018-6-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年,目前拥有固定床位张,临床医师24人,其中博士7名,硕士13人;正高级专家4名,副高级专家6名,中级骨干12名,住院医师2名。
”门诊设置:除满足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就诊需求之外,还开设了脑血管病、神经介入、肌张力障碍以及眩晕症等专病门诊,实现了门诊与病房亚专科诊疗团队的无缝对接。
病房设置:根据科室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分为5个医疗组。按照从专病、亚专科、再到亚专科群的发展思路,科室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进行了重点打造和升级。
年5月,科室成立了“卒中中心”,拥有66张病床,在卒中急救和规范化诊治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并成为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省级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于年1月,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的平台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结合科学化的管理,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水平得到迅猛提升。在神经内科的统一管理下,实现了对脑血管病急救、规范化诊治和介入治疗的全覆盖,综合诊治水平和整体实力位居省内领先水平,创新建立卒中急救群,覆盖全省30医院接近名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医生,实现了卒中患者院间快速评估转运进行血管内治疗的三级响应体系,大大提高了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的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年5月,被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评为“医院”。
此外,在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神经免疫病,以及癫痫、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眩晕、头痛、颅内感染、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管理等方面,具有省内先进水平。
学科地位
被国家卫计委脑防办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和“脑卒中治疗医院”。
在卒中急救、规范化诊治和神经介入治疗等方面达到了省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年获得医院称号,并成为浙江省内进入全国前50医院之一。
神经免疫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重症肌无力等)、眩晕症和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的临床诊治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诊疗范围
优势学科领域:脑血管病急救、规范化诊治和神经介入治疗;神经免疫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及其谱系病、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性脊髓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等);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以及眩晕症的的临床诊治。对以上疾病的诊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省内领先水平。
优势或特色治疗技术: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等)、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神经免疫病的血液净化治疗、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治疗以及自发性颅内低压的靶向血贴治疗等。
日常诊疗工作: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急慢性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病、癫痫、头痛、眩晕、锥体外系统疾病和神经变性病等。在处理和解决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和重症疾病等方面具有优势。
专病门诊:脑血管病门诊、神经介入门诊、肌张力障碍门诊、眩晕症门诊等。
优势诊断技术包括:排螺旋CT头颈血管和脑灌注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和发泡试验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等;72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特色医疗
1、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科室发展势头迅猛,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省内快速上升,综合诊治水平位于省内同行前列,部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创新建立卒中急救群,覆盖全省30医院接近名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医生,实现了卒中患者院间快速评估转运进行血管内治疗的三级响应体系,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主要转诊中心之一。年完成急诊手术例,血管再通率达到90%。
2、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早期再灌注药物治疗,也是代表卒中急救水平、科室之间团队紧密合作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指南要求,年科室对60例患者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流程和技术,至年,全年溶栓例,在“时间窗”范围内就诊患者的溶栓率超过85%,从急诊到溶栓时间小于1小时的患者比例达到89.1%,超过了美国53.3%的最新报道,充分展示了科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综合急救水平。此外,科室制定的急诊溶栓流医院借鉴采用。
3、除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管内治疗以外,中心还独立开展择期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包括脑动脉狭窄成形术和闭塞开通术:颈动脉支架术、椎动脉支架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及闭塞开通术等,手术量每年递增50%以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4、卒中规范化诊治:按照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最新颁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结合美国医疗卫生组织资格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与美国卒中协会合作推出的10项医院卒中医疗服务评估和认证项目标准,科室确立了13项卒中绩效考核指标,并成立了卒中医疗服务技术监督与指导小组,以推动卒中的规范化诊治。
经过上述努力,极大促进了科室的卒中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了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预后,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对于院内治疗重要药物之一的他汀,在不延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前提下,坚持尽早使用的原则,基本在入院24小时内启动;同时,急性期采用高强度的治疗策略,高强度他汀不仅起到降脂作用,还有稳定斑块、保护神经、抗炎抗氧化、改善脑循环等作用。与此同时,年科室全年药品比例下降到35%以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5、神经免疫病:包括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及其谱系病、重症肌无力(MG)、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复发性脊髓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等。对于此类疾病,科室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在省内较早开展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血液净化治疗,尤其在重症肌无力的精准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与危重医学科、肾内科、心胸外科和放疗科等多学科的密切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对此类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
6、运动障碍病:对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症、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以及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擅长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治和晚期并发症的处理,为帕金森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与运动康复。特色检查项目:帕金森病患者脑部PET-CT检查以辅助早期诊断。特色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及肢体痉挛等)和面肌痉挛等。
7、眩晕症诊治: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国际指南制定眩晕诊治流程,实现了对眩晕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是科室特色之一。除了美尼尔氏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常见的眩晕症之外,及时修正了“脑供血不足”等过时且不科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让更多患者获益。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常见,占眩晕症的25%以上,但经常被误诊和误治。对其进行手法治疗是门诊的工作亮点之一,医生可以通过娴熟的手法,“不输液不吃药”就能使“耳石症”患者症状得到迅速缓解,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早期识别风险高的急性前庭综合征,使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后循环卒中患者及时得到诊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8、鼻肠管喂养、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或空肠造瘘术:晚期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会导致长期吞咽障碍和严重营养不良,科室在省内率先制定神经重症患者的鼻肠管使用规范和流程,对肺部感染风险高的严重吞咽障碍和营养不良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既保障患者的营养又降低了误吸的风险。对于长期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为了满足其营养需求,降低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或空肠造瘘术是积极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通过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科室已经为部分患者解决了吞咽困难的痛苦,并取得了患者和家属满意的治疗效果。
9、自发性颅内低压硬膜外血贴治疗:该方法虽然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医院中开展。针对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科室采用靶向或非靶向血贴治疗的效果显著、创伤性小和安全性高。
10、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科室同时拥有省内领先的专业技术团队和最先进的原装进口六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能够开展的检测项目齐全,包括检测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等)、肌肉、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视觉通路功能,听觉通路功能,上下肢体感通路功能,认知功能等。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病和肌肉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观察等;对手外科和骨科病人的周围神经损伤程度进行术前评估定位和手术的疗效判定等经验丰富。擅长疑难病人和伤残鉴定的神经电生理诊断。
11、经颅多普勒检查技术:科室拥有最新美国SONARATCD检测仪。主检医师具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医院医院等地进修学习,诊断准确率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目前开展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脑动脉狭窄的初步筛查及诊断、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神经血管介入术前术后血管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痉挛的监测、脑血管微栓子监测、发泡试验、以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病因筛查等。
科研与教学
科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线,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目标,以实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为宗旨。科室成员在脑血管疾病领域主持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C16肽联合Reg-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机制(No.),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脑电驱动的卒中早期瘫痪下肢康复新方法(No.J),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急性缺血性卒中规范化治疗技术,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
多模式CT指导责任大血管闭塞WUS支架取栓的应用研究(C),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技术应用研究;
特异性抗原诱导EAMG小鼠模型免疫耐受的试验研究,(No.LQ16H),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帕金森病相关脑葡萄糖代谢网络模式的研究(No.LY14H),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卒中早期截瘫下肢康复机器人研制和临床应用评价(No.J),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经颅多普勒联合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评估右向左分流与良性复发性前庭相关性及发病机制研究(No.155762),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针刺耳穴神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焦虑的疗效评估与作用机制研究(No.2097082),浙江省中管局科研基金项目;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No.143282),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P13K/Akt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No.),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氯碘羟喹对Tau蛋白影响的研究(No.KYB),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No.1988008210),浙江省中管局科研基金项目;
非痴呆型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No.KYB);
基于声波技术的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早期预警系统的研制和应用(No:C),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科室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已发表国内外优秀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1级期刊论文20余篇。
科室长期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多次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
此外,科室成员有多项学术兼职: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医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学组委员1人;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1人、委员1人、青年委员2人,神经电生理学组副组长1人,神经介入学组和神经肌病学组委员各2人,脑血管学组、头痛学组、癫痫学组、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各1人;浙江抗癫痫协会理事2人;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学会脑病分会常委1人;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卒中杂志》编委1人,《国际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1人。
往期回顾
?一周医话|家属不签字,手术做OR不做?
?调查|被雪藏的WHO意见:“流感神药”奥司他韦不止被降为辅助药物,它或将被踢出抗流感药物名单!
?扎心|一位医生父亲写给5岁女儿的信,让我泪流满面……
?"南京暴力伤医案"终于真相大白,原因实在想不到……
?王岳:自我救赎才能破冰
?医师报:为梦插翅化茧成蝶
编辑、排版:《医师报》毕雪立
过往的君子帮点赞哈~~老板说点赞满给小编加鸡腿~~??????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精准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