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发眼震发生率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刘金梅,彭新,王恩彤,单希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由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位置性眼震为表现的外周前庭性疾患。除部分BPPV病例具有明确的病因外(如头部外伤),多数BPPV病例病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BPPV。BPPV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特征性位置性眩晕症状和诊断试验中表现有特异性位置性眼震。以往认为,BPPV患者通常不表现有自发眼震(SN),如伴有SN应考虑合并其他前庭外周性疾病或中枢性疾病。但后来陆续有研究发现,一些特发性水平半规管BPPV病例亦可表现有SN。本研究旨在观察SN在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年7月至年5医院眩晕科收治的例特发性BPPV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例;年龄28~84岁,平均(60.1±11.7)岁。
方法BPPV的诊断:BPPV及其亚型的诊断符合年贵阳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即表现有头位变化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发作症状,变位试验可诱发出特征性眼震。研究对象存在以下情况者被排除:①可能性BPPV;②外伤性BPPV;③伴其他内耳疾病者(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及接受手术者(半规管栓塞术或其他耳部手术等);④伴有中枢性疾病者(脑梗死、脑肿瘤等)。
BPPV诊断性变位试验:采用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进行诊断性变位试验。患者佩戴无线视频眼罩,通过红外视频眼震图仪采集眼球运动,并通过计算机及显示器记录、显示、回放和分析眼震。①Dix-Hallpike试验:观察记录患者在双侧Dix-Hallpike试验是否表现有诱发性眩晕症状和特征性眼震,用于后半规管BPPV及其亚型的诊断。②仰卧翻滚试验(supinerolltest):观察记录患者在SRT是否表现有诱发性眩晕症状和特征性眼震,用于水平半规管BPPV及其亚型的诊断。
SN的观察与记录:采用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观察、记录SN。患者取直坐位,佩戴无线视频眼罩,抬头平视前方,通过红外视频眼震图仪采集眼球运动,记录眼球运动至少10s时间,判断眼震快相方向,计算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以平均慢相速度大于6°/s记为SN阳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例特发性BPPV者中,后半规管BPPV69例(49.3%),水平半规管BPPV50例(35.7%),多半规管BPPV21例(15.0%)。不同BPPV亚型SN发生率见表1。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多半规管BPPV3组病例的SN发生率差别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7.,P=0.),其中后半规管BPPV和水平半规管BPPV两组病例之间(X2=5.,P=0.)及后半规管BPPV和多半规管BPPV两组病例之间(X2=5.,P=0.)的SN发生率差别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水平半规管BPPV和多半规管BPPV两组病例之间的SN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P=0.)。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后半规管管石症与水平半规管管石症两组病例之间的S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而水平半规管管石症与管嵴帽结石症两组病例之间的SN发生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5.,P=0.)。
讨论
以往认为,BPPV患者通常不表现有SN,如果伴有SN应考虑合并其他前庭外周性疾病或中枢性疾病。但陆续有研究发现,一些特发性水平半规管BPPV病例亦可表现有SN。DeStefano等曾观察发现,BPPV病例中伴SN者可占到63.6%,且均为水平半规管BPPV病例。Asprella-Libonati等报告显示,76%的BPPV病例伴有SN。研究显示,BPPV伴有SN的病例中,有8%的患者曾在急诊室被误诊为前庭神经炎。本研究显示,在例特发性BPPV病例中,有29例表现有SN,其总的发生率为20.7%;而SN不仅可出现于水平半规管BPPV及累及有水平半规管的多半规管BPPV病例,后半规管BPPV病例亦可见到SN,尽管其SN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二者,SN在这三类病例的发生率分别为28.0%、33.3%和11.6%。但50例水平半规管BPPV中伴有SN者14例(28%),这一比例明显低于Asprella-Libonati报告的76%和DeStefano报告的63.6%之比例,但高于邹文琴,陈光辉所报告的17.1%的发生比例。本研究还显示,水平半规管BPPV中嵴帽结石症亚型的SN发生率(50%)明显高于管石症亚型(16.7%)。
BPPV患者SN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研究提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耳石阻塞(canalithjam)。有学者通过观察研究认为,少数BPPV病例在出现耳石阻塞时可表现有SN。②假性SN(pseudospontaneousnystagmus)。③耳石器官及相应神经病变。累及不同半规管的BPPV其SN发生机制可能有所不同。水平半规管BPPV的SN发生可能系一种假性SN或由耳石阻塞所致。而后半规管BPPV其SN的发生则与耳石阻塞的关系更为密切。Rajguru等提出,垂直半规管内耳石通过半规管总脚时,因此处管腔较窄而容易出现嵌顿,这时耳石会同时刺激前、后半规管,使扭转性眼震成分相互抵而出现水平性眼震。
本研究表明,一些特发性BPPV患者可表现有SN,其总的发生率约为20%。SN不仅可见于水平半规管BPPV及累及有水平半规管的多半规管BPPV,亦可出现于后半规管BPPV。SN在BPPV及不同亚型的发生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来源:北京医学,年第39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