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每年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这份药
2017-8-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标题下的闫涵妈妈, 我国现有多种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的仅有60多种。 衣食住行,我们都给孩子专属的呵护, 但最需要专属的药品,我们却忽略太多。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内容出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儿童家庭常备药物推荐
发热
中成药:瓜霜退热灵胶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双黄连栓、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西药:小儿退热栓、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用于3岁以下小儿);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口服液(用于3~12岁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用于12岁以上小儿)。
感冒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西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复方锌布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
咳嗽
中成药: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等。
西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氨溴特罗口服液。
腹泻
中成药:止泻灵糖浆、葛根黄连微丸、小儿肠胃康、苍苓止泻口服液。
西药: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小檗碱片。
消化不良
中成药:健胃消食片、大山楂颗粒(丸)、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复合凝乳酶胶囊、复方胰酶散、保和丸、葵花健儿消食口服液、婴儿健脾散、小儿化食丸等。
西药:乳酸菌素片、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
湿疹
中成药:宝宝湿疹膏、冰黄肤乐软膏、肤乐霜。
西药: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
便秘
中成药:一捻金胶囊、小儿七珍丹、王氏保赤丸、四磨汤口服液,健儿消食口服液。
西药:开塞露
外伤
创可贴、京万红(烫伤用)
75%酒精用于清洗伤口;1%~2%碘酒,用于不破皮的皮肤外伤以及早期疖肿,蚊虫叮咬,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
(内容出处:国家星火计划培训丛书《儿童常见病治疗与用药实用手册》)
儿童用药的9大误区
1、果汁服药
用果汁送服药物,或吃药后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
2、喂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药物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与某些中药中的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3、剥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易产生不良反应。
4、强行灌药
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
5、服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6、服药过量
有的家长急于求成,给儿童服药时擅自加大剂量,这样会引起儿童脏器中毒。如镇痛类药物服用过量,会伤及肝脏(中毒性肝炎)。
7、滥用退烧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8、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9、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内容出处:中国药学会/[1]刘俊英.儿童用药防误区[J].家庭医学,,(2):15)
闫涵妈妈说:
小时候,医疗条件不发达,身体不舒服去找医生开药,基本上都是成人药量减半或四分之一。我清楚的记得,大概四岁的时候,我拉肚子,医生给开的PPA,跟我爸说每次吃半片。我不喜欢那种苦味,不想吃药。爸爸妈妈着急,就由爸爸抱着我,妈妈把药压成粉,放到勺子里,又加了点儿白糖,捏我鼻子灌了下去……我大哭,一总分药跑到了鼻孔里,那种难受的滋味,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害怕。这样的暴力,让我事后哭着说:“别灌了别灌了,我自己吃。”
从那以后,再大颗、再苦的药我都能自行喝下。那灌药的阴影,却一辈子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喂药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也不会强行让他喝下。
5岁的浠诺懂事得令人心碎……他们的悲剧,让家长们请谨记: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给孩子用药一定要当心,及时就医,切勿乱用药!莫让悲剧再次上演!
(综合央视、人民网、《楚天都市报》等)
文章来源:科普湖南(kepuhunan)
(闫涵妈妈私人;闫涵妈妈新浪微博:闫涵妈妈)
拓展阅读:老对孩子发火,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
推荐理由:4个字,构不发火的亲子关系。
拓展阅读:别让孩子的自信,毁在这4件事上
推荐理由:孩子不自信,可很有可能是父母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