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眩晕中风

2015-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腔隙性梗死并未引起偏瘫及语言障碍,但出现严重眩晕,应立即控制眩晕,待眩晕好转后再治本

自拟妙方治眩晕验案

高血压25年,1年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2个月前发生腔隙性梗死静点金钠多注射液,口服尼莫地平片及拜新同片,虽未有肢体瘫痪及语言障碍,但严重眩晕始终未除,来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求治于周宝宽主任医师诊见:血压150/95mmhg(药后),心率88次/分,体温37℃,偶发早搏,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肢体瘫痪,重度眩晕,站立不稳,欲仆状态,头重如蒙,呕吐痰涎,失眠;舌体胖,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高血压病;腔隙性梗死中医诊断:眩晕;中风辨证:气血亏虚,痰浊内蕴治法:止眩安神,化痰降浊,养血活血方药:葛龙枣仁汤加减先眩晕怎么办服葛龙枣仁汤2剂,眩晕止住后加味药用:葛根60g,生龙骨30g,炒酸枣仁30g2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ml,3次/天桂利嗪片25mg,2次/天;卡托普利片12.5mg,2次/天二诊(2006年11月4日):上方用2剂,血压140/90mmhg,眩止,睡眠好,早搏消失上方加制半夏15g,天南星10g,桔梗5g,陈皮15g,白术15g,木香10g,当归15g,川芎15g,三七15g,丹参15g,赤芍15g,黄芪20g,炙甘草5g水煎服,200ml,2次/天停用桂利嗪卡托普利同前三诊(2006年11月11日):上方用7剂,血压135/85mmhg,神清语明,无眩晕及头痛,二便通调上方加紫贝齿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继续口服卡托普利同前四诊(2006年11月25日):上方又用14剂,血压130/80mmhg,二便通畅上方加黄精10g,益母草10g,继续口服卡托普利12.5mg,1次/天五诊(2006年12月16日):上周围性眩晕治疗方又用21剂,血压135/80mmhg,睡眠良,食欲增,头脑清醒,每天散步达1小时,无任何不适上方再服14剂,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明日看点: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诉及现病史:

肝肾不足型眩晕验案

黄先生,65岁2006年11月2日初诊

周宝宽/著

眩晕之症病因复杂,轻重有别轻度眩晕易疗,重度眩晕难治,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发生中风眩晕最常见的疾病为高血压、中风、颈椎病、梅尼埃病、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等其发生机制为脑动脉硬化、狭窄、脑组织受损、脑萎缩等导致脑缺血乏氧西医多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因对症治疗常用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溶血栓和抗凝药、镇静剂(如地西泮)、改善内耳微循环药(如敏使朗、西比灵、尼莫地平)、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脱治疗眩晕的好医院水剂等中医多从风、火、痰、瘀、虚论治,从心、肝、脾、肾论治侧重风、虚、痰,注重肝笔者临床经常用古今名方治疗疾病在使用葛根汤、镇肝熄风汤、酸枣仁汤过程中,发现均有止眩作用,经过筛选,提炼出葛根、龙骨、酸枣仁为止眩佳品,其中葛根最优,故用三味药组成葛龙枣仁汤治疗眩晕,每获良效

按语 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2个月前发生中风中风前,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先兆),皆因高血压未经很好治疗所致眩晕止后,加祛痰化瘀中药及平肝潜阳中药,停用桂利嗪,用卡托普利控制血压,且逐渐减量,收到满意疗效既治愈了眩晕又控制住血压,防止中风再发


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l/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