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南大教工食堂没去过小蓝鲸的这份打卡攻
2024/8/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进入南大几个月来,大一的萌新们有没有品尝完南大所有的食堂呢?在今天这一期的“食在南大”中,我们来解锁南大的两个教工餐厅!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教工餐厅分为教工第一餐厅和教工第二餐厅。其中教工第一餐厅位于三组团学生第十餐厅的楼上,教工第二餐厅位于二组团学生第九餐厅的楼下、清真食堂的旁边。
教工餐厅的环境比较雅致,对教职工和学生均开放,价格也比较平价,基本与其他餐厅持平。各类菜式品种丰富,具有独创性,虽然离多数本科生居住的一组团较远,但是在闲暇时,也是同学们就餐的好去处!
南大美食地图
教工第一餐厅
教工第一餐厅的桌子装饰有格纹桌布,环境也比较整洁美观,原木色椅子使整个食堂增添了时尚感与休闲感,可以给步履匆匆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一份放松的心情。这个餐厅一般情况下不算拥挤,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就餐体验。教工第一餐厅中有瓦罐汤、米线、面条、粥、馄饨等,还有食堂阿姨打的各种各样的菜,种类丰富,其中的猪蹄、排骨炖藕、各类鱼虾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下面来看看小蓝鲸测评的几道很赞的美食吧!
01
什锦炒肉中有许多色彩丰富的毛豆、玉米和萝卜丁等,这样的搭配看起来色香味俱全,吃起来也清淡爽口,给人带来非常棒的味觉体验。
什锦炒肉
02
这道菜中的虾味道很足,洋葱与辣椒使得整个菜的配色十分美观,口味偏辣,但是咸淡适度,剥开后的虾肉Q弹软滑,再尝一口也是香辣爽口,建议大家去试试!
香辣虾
03
这道鱼的味道是十分清淡的,但是有一种盐焗的口感,色泽比较诱人,值得尝试!
蒸鱼
04
干锅包菜口感爽脆、入口绵软,味道有一点辣,但是十分入味,做出了地道的川渝风味,口味非常赞!
干锅包菜
05
当当当!下面上场的美食是——大猪蹄子!哈哈让我们立即来尝尝这道猪蹄的口味。哇,猪蹄肥而不腻、Q弹爽滑、软烂入味,咬上一口都会有满满的余香,与黄豆的搭配简直绝妙!黄豆调节了猪蹄的肥腻感,酱汁咸香适度,味道恰到好处,融入猪蹄的每一寸经络中,啃一口猪蹄都会带来回味!再与一份普通的白米饭同食,让人超级满足!
猪蹄
06
吃完酱汁浓郁的猪蹄我们再来尝尝这份看似普通的猪蹄黄豆瓦罐汤,这份汤里面的猪蹄非常软,汤汁清淡而味道足,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口,可以驱走寒冷,带来温暖。
瓦罐汤
07
这道菜中的蘑菇与鸡肉十分入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食堂佳品!
小鸡炖蘑菇
08
毛豆、猪肉、辣椒搭配成一道家常菜肴,但是味道略淡,口味清淡的朋友可以尝尝。
家常菜
09
清炒时蔬也是一份常见的家常美食。时令季节的蔬菜营养丰富,简单便宜的食材有浓郁的香味,下油锅翻炒出锅,不增加过多的调料,却能回忆起小时候家的味道。
清炒时蔬
10
教工一餐厅的排骨炖藕用盘子盛放,滤去了多余的汤汁,让藕变得有点干涩,不过胜在味道不错,虽然清淡,但非常入味!
排骨炖藕
11
教工第一餐厅有许多的糕点和面食,煎饺是其中非常好吃的一道美食。煎饺外皮香脆、色泽金黄,里面的馅有木耳和肉等等,价格也非常便宜,可以在晚餐的时候品尝一番。
煎饺
教工第二餐厅
教工第二餐厅的美食种类更丰富,人也更多,有盖浇面、锅仔、凉拌菜和小炒等等,住在二组团的同学可以经常去光顾。盖浇面和锅仔、黄焖鸡等窗口前排队等候的同学比较多,看来冬天到了,这种热乎乎的现做美食确实比较受欢迎!
01
酸菜鱼看着就很诱惑,散发的香味让人跃跃欲试,酸菜鱼口感酸辣鲜香,浓厚鲜美的汤汁攫取了鱼肉的精华所在,鱼片是毫不吝啬的大块,十分嫩滑鲜香,吃完半碗,再饿的肚子都会得到满足!
酸菜鱼
02
宫保鸡丁位于最左边的窗口,味道甜咸可口,只是感觉有一点点过甜,如果去的晚的话会有点点冷了,但是总体来讲味道还是挺好的。
宫保鸡丁
03
凉拌鸡块有着层次丰富的口感,既解馋又下饭,肉质软嫩、高蛋白的鸡肉中有麻、辣、咸、鲜等味道,打开了小蓝鲸味蕾的新世界,正如郭沫若在《賟波曲》形容口水鸡一样:“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但是小蓝鲸觉得与一碗热乎乎的米饭同食比较好,因为鸡块虽好,但是在冬天有点凉哦。
凉拌鸡块
04
教工第二餐厅有许多色泽诱人的蔬菜,普通而不寡淡,清爽而不油腻,你可以大快朵颐而不会有各种会长胖的烦恼,清炒的方式也激发出蔬菜本身的口感,颜色的搭配让人很有食欲,鲜香且让人满足。不管是与鸡蛋搭配,还是与少量辣椒、肉片炒在一起,都能让蔬菜本身增味不少,这些蔬菜非常值得一试!
蔬菜
05
排骨汤浓郁鲜美,肉和萝卜的香都融入汤汁中,在冬季喝上一口,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排骨汤
06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搭配一餐饭的美食
在教工餐厅吃饭,眼花缭乱的美食让人往往难以选择,最好的一餐当然是荤素皆有、清淡与重口具备!麻辣的、清淡的、荤的、素的搭配在一起,就可以组成完美的一餐啦!当然,两个教工餐厅还有许多的美食,小蓝鲸就不一一赘述啦,大家可以在饭点去尝一尝!
拍摄
王荷兰、席晓阳、饶钊
文编
饶钊
美编
詹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