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全市率先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

2016-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成功治愈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十余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口碑良好。

王阿姨今年48岁,身体一直都很好,前段时间,有天她突然觉得有点晕,跟着就感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不敢动弹,不敢睁眼,紧接着就恶心、呕吐,发作几分钟后如果停止不动眩晕就停止,但是如果变换一下位置,眩晕又开始发作了。于是,家人没敢耽搁,很快将其送往了我院脑病一科。

在王阿姨住院期间,因出现了明显听力下降、眩晕综合症。于是,我院邀请耳鼻喉科进行会诊。在为其进行一系列听力学检查及耳石症诱发试验后均为阳性,确诊王阿姨是为突发性耳聋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遂建议转往我院耳鼻喉科。医生刘欢兴在为王阿姨进行了简单的手法复位治疗后,其眩晕的症状就立刻消失了。目前王阿姨身体情况良好,无眩晕再发。

眩晕,应该算是困扰人们已久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提起眩晕,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是不是中风了?”,或者会怀疑自己是否是因血压偏高或颈椎病引起的,尤其是伴有频繁呕吐及视物旋转感的眩晕,更易引起人们的恐慌,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一些耳鼻喉科的疾病也会造成患者眩晕症状的出现。

根据病理学损害部位的不同,可将眩晕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型,其中70%的患者为周围性眩晕,30%的患者为中枢性眩晕,中风导致的眩晕一般为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的常见疾病包括中耳炎、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其往往症状重、病变轻、持续时间短;而中枢性眩晕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出血性疾病,即人们常说的中风,症状轻而病变重,持续时间长。由此可知,大部分头晕都是无生命之忧却又让人异常痛苦的周围性眩晕,而周围性眩晕中又有一特殊类型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诊断及治疗均主要依靠患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成几个动作即可,我们称之为诱发试验及手法复位,可以说是一种不需药物就能治愈的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阵发性的,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眩晕病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所有眩晕症的三分之一。症状为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如床上坐起、躺卧、左右翻身时出现短暂性的眩晕和眼震。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在内耳里形成的耳石由于外力、病变等因素脱落,当患者坐起、躺下或者翻身转头的时候,耳石的移动就会刺激内耳里作为位觉感受器的壶腹嵴,进而产生剧烈的天旋地转的眩晕感觉。一般在50-70岁人群高发,发病率为17%-2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为原发,也可继发于创伤、前庭神经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一般体位变化时易诱发,如卧位变为坐位,坐位变为卧位,仰头、低头等动作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主要依靠诱发试验,一经确立,手法复位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70-95%的病人一次复位即成功,再次复位仍有效。

由于大家一度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且此症往往与很多疾病发作时有一些交叉共同之处,因此存在着极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故此类患者往往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亦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有些患者甚至对容易诱发眩晕发作的转头、起床等这些日常动作产生恐惧。为了解除广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痛苦,我院耳鼻喉科已率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自今年6月起,科室已通过手法复位成功治愈十余例患者,由于其徒手操作治疗,不需药物,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一般半小时内即可达到“手到病除”的特点,被患者称之为神奇的治疗方法。

我院耳鼻喉科开展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的方法是通过体位诱发先诊断患者是否得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再利用手法复位来实现治疗。此项新技术操作简单,可大大降低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误诊误治率,可迅速使患者疾病康复,同时避免了患者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提高全市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上的治疗水平。

(党办王蕊)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d/1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