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2016葛雷Reverse
2017-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CTOCC
现场报道上海编者按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对介入医师而言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CTO病变。纵然做过千例手术,在形态各异的CTO面前,优秀的介入医师仍然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敬畏感。因此每年的CTOCC,都会留给各位术者不同的回忆和总结。医院葛雷教授今年所做的病例正是如此,困难、精彩又具有教育意义。
病史资料(男性,49岁)主诉:PCI术后2月余。
现病史:患者年10月、年4月、年7月发作性晕厥3次,起病前无明显诱因,无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眩晕等不适,有多汗,突发晕厥数十秒后自行醒转,无肢体抽搐,无两便失禁,无头痛出冷汗。年7月29日于外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异常。颈动脉超声显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双侧颈、椎动脉血流通畅。EKG示窦性心律,ST段下移。心超未见异常。Holter示窦性心律,阵发性ST段下移,房性早搏11个,心律变异分析小于ms。CAG示LM无狭窄,LAD近段闭塞,间隔至提供侧支循环,LCX近段长病变,最重狭窄80%,RCA近段闭塞,由自身及回旋支提供侧支,建议CABG,患者遂来我院拟复查CAG及进一步治疗。于年8月16日行冠脉造影,术中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近段狭窄30%,中段分出较大的第二对角支后完全闭塞伴明显钙化,可见粗大第一间隔支至前降支远段的侧支循环,第一对角支细小,第二对角支近段狭窄50%;左回旋支近段狭窄30%,中段长病变,最重狭窄80%,钝缘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近段起完全闭塞,可见自身桥侧支供应闭塞段远段。于前降支中段植入PROMUSElement3.0×38mm药物支架,手术成功。患者术后未诉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现为行右冠及回旋支介入治疗入院。发病以来,患者胃纳可,夜眠可,大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余,目前口服缬沙坦80mgqd;有2型糖尿病史11年余,目前予二甲双胍0.5gqd+阿卡波糖50mgtid+甘精胰岛素晨25U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否认消化道出血病史。否认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83mmHg;神志清晰,精神尚可,呼吸平稳,营养中等,表情自如,发育正常,自主体位,应答流畅,查体合作。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
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状态;3、高血压病;4、糖尿病。
冠脉造影造影结果(一):患者于心导管室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右侧桡动脉,置入6F动脉鞘。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7F动脉鞘。送入5FTIG导管行左冠状动脉造影见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近段近中段原植入支架管腔通畅,无内膜增生及再狭窄,第一对角支细小,第二对角支近段狭窄50%;左回旋支近段狭窄30%,中段长病变,最重狭窄80%,钝缘支未见明显狭窄。可见左冠经间隔支提供侧支供应右冠远段。
造影结果(二):TIG导管行右冠状动脉见右冠近段起完全闭塞,可见自身桥侧支供应闭塞段远段。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并商量后决定进一步行右冠介入治疗。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一):取6FEBU3.5SH左指引导管送入左冠口,7FSAL1.0SH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送至右冠口,行双侧造影。首先采用逆向技术,cmCorsair导管在0."SionBlue导丝支撑下送至间隔支,先后换用Sion导丝×2反复尝试,最终通过间隔支侧支送至右冠中段作为指引路标。
手术过程(二):经正向送入Sion导丝至右冠近段分支,送入OptiCross血管内超声导管至右冠近段。
手术过程(三):在IVUS指导下正向并沿cmCorsair微导管支撑下,采用Gaia2nd导丝穿刺闭塞段口部穿刺进入闭塞段体部,侧支显影导丝位于内膜下,遂交互逆向使用Gaia2nd导丝、正向使用Gaia2nd、UB3导丝,并正向采用knuckle技术反复尝试仍难以通过闭塞段,IVUS证实导丝位于内膜下,遂决定采用ReverseCART技术。
手术过程(四):在Guidezilla指引下,正向先后送入Sprinter2.5×15mm、Terumo3.0×10mm球囊于右冠近段6~8atm×5s扩张,最终经逆向换用UB3导丝送入右侧指引导管,推送Corsair导管至正向指引导管内,换入RG3导丝完成导丝体外化。
手术过程(五):正向送入Terumo1.5×15mm、Sprinter2.5×15mm球囊于右冠闭塞处8~12atm×10s扩张,送入血管内超声检查示:导丝位于右冠血管真腔,右冠后三叉前至开口可见壁内血肿。
手术过程(六):送入另一Sion导丝至窦底,于右冠远段至近段串联植入Nano3.0×36mm、Nano3.5×29mm、Nano3.5×21mm雷帕霉素药物支架,12~14atm×5~10s扩张释放。
手术过程(七):再取Empria3.5×15mm球囊于支架内16~18atm×5s后扩张塑形,复查造影示支架植入处无残余狭窄,TIMI血流3级。对侧造影未见侧支血管损伤。
手术结果:手术成功,拔鞘,以8F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闭股动脉穿刺部位,TR-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桡动脉穿刺部位(充气14ml),术中用肝素U、典比乐ml,术终血压/70mmHg、心率70分/次,患者无不适主诉,术后右下肢制动10h,注意局部渗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监测,建议术后加强水化治疗。
葛雷教授病例解读
数月前该患者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开通前降支后,于此次手术开通右冠近端闭塞病变。从冠脉造影形态来看,该患者右冠形态有几个手术难点:近、远端皆无残端、旁边有分支、右冠第一段解剖结构不明确。因此,正向、逆向导丝技术操作均有难度。在开通前降支时发现,该患者从左侧供应右侧的侧支血管很少,这就意味着开通右冠时,可供选择的导丝技术受到限制,当时考虑在开通右冠时选择正向导丝技术。但此次冠脉造影时发现有很好的侧支血管(前降支侧支)供应右侧,因此我们改变了治疗策略,决定先行逆向导丝技术,然后在IVUS指导下行正向导丝技术。首先应用逆向导丝技术,通过前降支侧支血管将Corsair导管和Sionblue导丝送入右冠远端,逆向准备完成后,将IVUS送至分支血管,在IVUS指导下使用Gaia2nd导丝进行正向治疗。IVUS明确证明正向治疗的穿刺点正确,但方向可能存在问题,此时逆向方面改用Gaia2nd导丝进入,进入后发现正、逆向导丝差距较大,无法对接。由于正向导丝进入不多,无法放入球囊,因此采用Knuckle技术尝试通过闭塞段,同时继续逆向进入,但仍无法通过,且进入位置与预期有很大出入,此时,我产生一个疑问:究竟正向导引钢丝位置正确还是逆向导引钢丝正确?遂决定在IVUS指导下采用ReverseCART技术。IVUS下发现,正向导引钢丝在血管假腔,逆向导引钢丝在血管真腔,这与之前的预期完全相反。此时选用Terumo3.0×10mm球囊行ReverseCART,逆向导丝顺利通过,后续操作相对顺利,手术成功。
该病例具有较为典型的教育意义,个人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于解剖结构不明确的闭塞病变,应将正向、逆向导丝技术有机结合,不要将两种技术完全隔离开。至于先正向还是先逆向,要根据病变的切实需求进行选择。
2.在解剖结构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进行单导丝和平行导引钢丝进行操控。此时,应用Knuckle技术相对安全。
3.在解剖结构不明确且解剖结构很长(超过20mm)时,ReverseCART是很好的选择,在IVUS的指引下,ReverseCART成功率较高。
未完待续tobecontinued更多精彩病例请继续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