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杂谈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论文答辩
202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06/5677813.html
周日,承蒙李教授邀请,我参加了一场硕士论文答辩。
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应届硕士毕业生尚未返校,这次论文答辩是借助互联网会议系统进行的。
论文答辩持续了八个半小时,冗长且枯燥。借助不停地喝茶,我才勉强维持了基本的清醒。答辩结束后,身心俱疲。
我尚具备基本的学术鉴赏力,不存在听不明白的困扰。同学们的论文选题也颇具创新性,论文本身很有趣。
真正让我昏昏欲睡的,是同学们论文答辩时的陈述方式。
论文答辩分为陈述和问答两个环节。
陈述环节一般为15-20分钟,同学们对自己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问答环节为5-10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回应。
在陈述环节,同学们往往花费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讲述问题来源和研究设计,之后的时间基本都在强调研究设计的规范性,逻辑推导的严谨性,数据取样的合理性,统计方法的正确性,幻灯片上一堆一堆的图表飞速切换,把我搞得头晕目眩。
高深学问,也可以陈述得精彩纷呈,活色生香。B站上的很多UP主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
为啥我们这些词锋犀利、能力过硬的研究生非得硬生生地把自己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学术展示搞得如此狼狈呢?
陈述的风格可以分为两类:进取型陈述和防御型陈述。
进取型陈述,着重表现优势、长处和创新点;防御型陈述,强调研究中没有问题、没有短板、没有失误。
在论文答辩的陈述环节中,研究生们全面陷入了防御型陈述,花费大量篇幅证明自己没有犯错的同时,对研究中的亮点和创新点反而论述不足。
这种状况的发生,不能全都怪研究生,老师要担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论文答辩有时是按照「大家来找茬」的逻辑推进的。
在老师们挑剔而苛刻的眼神注视下,研究生们仿佛是站在被告席上的犯罪嫌疑人,下意识地使出全力证明自己「无罪」,以免论文被枪毙的厄运,而无力去阐述「我本良善」。
诚然,学术研究必须严谨,证明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是必要的。
然而,在论文正文中,已经花费大量篇幅进行了可靠性和严谨性的详细论证,其中技术性细节内容庞杂,在短短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是无法全都讲清楚的。
如果我来参加论文答辩,一定会利用有限的时间把研究的亮点充分铺陈,讲深讲透,用进取型的陈述风格彰显论文的优点。
如果老师对论文的严谨性或者规范性有怀疑,可以在问答环节中简要说明。
创造性,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宽松而自由的氛围;而答辩时,「大家来找茬」这种行为模式无疑是创造性的头号杀手。
莱昂纳德·科恩说过:「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研究亦没有完美的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适度宽容,发现优点,发展长处,创造性才能充分地生发出来。
周一一周愉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