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小中风患者今后会大中风快看看中
2020-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907/4692541.html
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梁辉主任医师说,中风,这个词很形象,它描述脑卒中像风一样,风一来你就倒了,说明病情来的速度很快。发病就前一秒人还很好,马上可能一下子讲不出话、不会动。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一下子栽倒,出现急症的才叫中风,其实不然。
现实中,风有大有小,有微风徐徐也有狂风暴雨,同样,中风也有大有小。脑梗,有大面积的梗死也有小面积的梗死;脑出血,有大的出血和小的出血,关键与非关键部位的出血。大的、关键部位的梗死和出血,当然就是狂风暴雨式的中风。
这个风除了分大小,还分快慢。风一开始可以很小,然后逐渐加大,所以临床很多病人一开始症状很轻,然后病情逐渐加重,有些在家里可能还好,医院之后就重起来;风可以开始很大,随后逐渐消散,所以有些人可能开始很重,慢慢就好起来了。
因此,中风可以很严重,也可以很轻,可以进展很快,也可以进展很慢,或许发生之后会慢慢达到一个高峰,或者甚至于“风”突然消失了,人自己好了。
不同的发病快慢和进展,取决于中风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堵在大血管的位置,发病就很快。梗死在重要功能区且面积大,病情就很快很重了。像心源性栓塞,心脏的血栓一下子掉了,把脑血管堵牢了,起病后症状瞬间达到顶峰。
而中风这个疾病跟癌症一样,容易复发,得过一次中风后,今后很容易再次中风,所以哪怕是一次小中风,我们也要高度警惕,防止小中风变成大中风。
中风:
1—脸有没有歪2—两只手臂能不能举起来0—说话有没有困难就像地震之前有来自大自然的预警信号,那么人在中风前,身体会不会也出现一些信号,从而有效避免中风?
答案或许令人失望。
“其实中风大部分是没有征兆的,特别是缺血性卒中,只有15%-30%的患者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浙江大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脑血管病和神经介入组组长张锦华主任医师表示,中风不是大家想象的,等身体发出警报了,再去干预,千万不要有这样的误区,要避免中风,得提前做好预防。
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梁辉说:“确切说,血管闭塞,症状就表现出来了。”有些情况下,头痛、无力、肢体麻木可能是中风要发作的信号。
国内有一个快速识别脑卒中的口诀——“中风”。“1”代表看看一张脸是否对称,口角有没有歪斜。“2”代表两只手臂平行举起,看看是不是有单侧无力,不能抬举;“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困难。
国外有一个“BEFAST”法则。B是Balance,平衡,指的是站立或者行走得不稳。E是Eyesight,视力,单眼或者双眼视物模糊。F即Face,脸,一张脸是否对称。A为Arm,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举不起来。S,speech,意为聆听一句话,看讲话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困难。T就是time,发现有前面五条里的任何一条,而且是急性出现,要及时打急救电话。
以上症状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是脑卒中表现之一,要及时引起重视,当出现一条或多条症状时,要及时拨打。
拨打急救电话后听从救护人员的指导,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此外,不要给病人喝水。若病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或意识不清,还给他喝水,容易造成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中风要么是血管破了
要么是血管堵了“中风”是中医上的一个说法。我们平常说的中风,指的是“脑中风”,西医现在叫卒中,也叫脑卒中。
脑卒中主要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缺血性卒中,也叫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简单来讲,脑卒中就是“血管要么破掉了,要么闭掉了、堵住了”。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梁辉说,也有合并缺血和出血的情况,或者血管受到压迫,但这些情况较少见。
“通常来讲,出血性比缺血更凶险,因为血管破掉了,有时候血肿很大,马上就致命的。”出血量大、出血部位为重要部位,中风的预后就差了,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缺血性卒中病人脑梗死的面积很小,但可能刚好是在脑部的运动中枢,那手脚就瘫掉了,结果也比较严重。
当心!小中风是大中风的先兆一抽烟右手就不会动
连续发作两次不肯住院
第三次他偏瘫了
采访中,专家们都提到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病人出现偏瘫、眩晕、单眼视力障碍、耳鸣、手突然不会动、讲话疙瘩等,但这些症状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很快会消失。
这表明,血管堵了,但马上自己又通了。这个时候如果意识到可能是中风了,医院,下次血管就不会再持续堵了。
有一种说法是“小中风是大中风的前兆”。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说,原因就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如果不及时就医、干预,中风的概率是正常人的9倍。
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说,小中风与大中风的关联性是非常大的,有数据显示,接近10%的小中风患者会在90天之内发生大中风;而接近50%的小中风患者,在他患病后的生活中,不可逆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中风。
两三年前,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病人30岁出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也高,他一抽烟,右边手脚就不会动了。
第一次因为抽医院,在医院待了二十几分钟恢复了,楼敏建议他住院,他没有听,借口工作忙,出院后也不重视。
过了一个月,忍不住抽烟,抽着抽着右边手脚又不会动。医院后,过了一会,手脚又能动了,他又没有听医生劝告,径直回家了。
结果,第三次因为抽烟,右侧偏瘫了,医院后发现是大血管堵塞。
这个病例就是典型的前两次小中风发作不重视、不干预,最后导致中风。万幸的是,通过治疗,病人最终恢复了正常,可以行走。“我们首先要给他控制危险因素,然后用抗血小板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让他改善生活方式。”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脑血管病和神经介入组组长张锦华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干预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这时找到病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病人不再发作,那么他就是正常人。这跟缺血性中风不一样,后者就算你积极干预,病人还是可能留下残疾。
“就算发作一分钟,就算后面好了,医院来看,赶紧找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身体的一个警报,说明区域事件发生了,只是没有造成病理意义上的坏死,它的发作同样没有先兆,只能通过筛查来判断是否有发作风险。
并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90天内,如果不干预的话,有25%的人会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
楼上泼下一盆水
87岁高血压老人上楼与小年轻讲理突发中风
总的来说,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比例约为80%,出血性卒中占20%。
高血压是引起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医院康复病房,87岁的戴老刚刚经历了一劫。
戴老住在杭州市中心的一个老小区一楼。二楼的邻居是租房的年轻人。楼上的年轻人晒衣服,经常有水滴下来,好几次弄湿了戴老楼下晾晒的衣服,为此他颇有怨气。
戴老20多岁上大学时就在学校查出高血压。早上起床时,血压可以达到。平时他一直在吃降压药控制,但只要情绪一激动,血压就上来了。两年前,戴老中风过一次。当时是脑干部位出血,所幸没有留下后遗症。
今年2月的一天,戴老在阳台晒衣服。突然,一盆水从楼上倒下来,正好泼在他刚挂出去的衣服上。戴老气不打一处来:“你们水怎么乱倒的,这么没有素质!”越想越生气,便上楼去和小年轻理论。
来到二楼门口,情绪激动的戴老脚下一滑,等站稳了,想和对方理论时,却突然感觉有些头晕,话已经讲不清楚了。回到家后,戴老感觉左侧的肢体开始麻木,慢慢地就动不了了。回家后的老伴看到戴老这个样子,赶忙打电话给子女,一起把他医院。
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有三种: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血管闭塞。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三种机制导致
大动脉是人的心室所发出的最粗大的血管。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脑血管病和神经介入组组长张锦华介绍,大动脉粥样硬化通过三种机制导致脑卒中:1.动脉-动脉栓塞,即斑块破裂脱落或原位形成的血栓脱落,造成下游血管堵塞;2.载体动脉上的斑块破裂、原位血栓形成,堵塞邻近的深穿支或重要边支;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血管腔发生严重狭窄或堵塞,从而导致下游血管床的低灌注。
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梁辉说,实际上动脉硬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甚至有一种比较极端的说法,当人出生以后,动脉就开始朝硬化走了。因此,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老年的时候动脉硬化加重或者提前这点是肯定的。
《中风,一条血管的硬化之旅》1.中风就是血管堵了或爆了。
2.大多数中风是血管堵住。
3.动脉硬化是中风的主要原因。引发缺血性中风的比例高达80-90%。
4.人体内像一个城市的供水系统一样,血管是遍布全身的自来水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5.人的血管在刚出生时是最软、最有弹性的,像新安装的自来水管一样。
6.自来水管用着用着会老化,血管也会慢慢老化,这就是动脉硬化开始了。
7.自来水在水管里流过,水里的泥沙杂质沉淀在了自来水管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杂质不断沉积,水管壁上的污垢越来越多,水管变得拥挤,水流变慢了。
8.同样,血液在血管内流过,脂质或其它物质沉积在了血管内膜(血管壁从内而外分为内膜、中膜、外膜),血管变窄了,弹性也差了。
9.这些在血管内膜安营扎寨的脂质沉积物看上去是黄色粥样的。
10.日积月累,血液不断冲刷血管壁,沉积物越来越多,形成了斑块(可能不止一个)。
11.如果斑块越长越大,堵住了所在的血管,导致血管里的血流不过去,就发生了中风。
血不停地刷刷刷,如果斑块破了,这些破掉的絮絮跟着血液一起流到远端,堵住了远端的血管,这也是中风。
如果斑块破裂后长出血栓,血栓脱落,也会随着血液流到远端的血管,堵塞血管,这也是中风。
12.高血压会导致血流加速,是加速斑块破裂的一个原因,这就好比自来水管里水压过高,水流就会加快,把水管壁上的污垢冲了下去。
13.水压越升越高,水管撑不住了,就会爆掉;所以,当人的血压骤升时,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瘤、动脉瘤破裂,出血了。这是另一种中风,即出血性脑卒中。
二、心源性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也会引起中风,长期久坐、肥胖等人群要警惕
这是最被低估的一个致病因素。发生的原因,多是从心脏来的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到了脑子里,堵住脑血管,造成卒中。像房颤、卵圆孔未闭、瓣膜病、感染性内膜炎等都是造成心源性栓塞的原因。
心源性栓塞引起的脑卒中,在45岁以下中风人群当中占了30%左右。不过,这一比例可能还要再高些,因为心脏疾病中,如房颤,可能是阵发性的,有时候一下“抓不到”它,要延长做心电监测才能捕捉到,会有一定的漏诊率。
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说,最近在医院卒中中心接诊的患者当中,心源性卒中比较多见,而这些患者共同的特征,则是都有房颤病史。房颤患者尤其要警惕卒中风险。
快报曾经报道过因为下肢静脉血栓引起中风的病例,这也属于心源性栓塞。动脉跟静脉是两个系统,理论上静脉的血栓是跑不到动脉来的,那么下肢的静脉血栓怎么跑到动脉的?
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解释,这是因为心脏有一个通道,位于左右心室间,叫卵圆孔,一般人年纪大了就会闭合。左心室主要是跟动脉连,右心室跟静脉连,原来两个心室是完全分开的,这时假如卵圆孔没有闭合,那左右心室间流通,下肢的静脉血栓就能够到动脉,进而流到脑部。这在心内科挺常见,明确是这一病因的话,可以做封堵。长期久坐、肥胖等人群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好发于这类人群。
三、小血管闭塞——目前影像上还无法直接看到
也叫小血管病、小动脉闭塞,这是一种腔隙性脑梗塞,即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症状一般较轻。
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介绍,小血管属于微动脉,直径达到了微米级。一般的大血管,像颈动脉,现在的影像都能够检测到,但小血管目前来说影像上还无法直接看到。
“当中风病人的梗死灶很小但大血管完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推论可能是小血管堵了。”
推拿、垫东西、红斑狼疮……
这些都可能诱发中风!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常见的卒中病因,动脉夹层、血管炎、梅毒、Moyamoya烟雾病、血液病、外伤等也会引发脑卒中,这些我们称之为少见病因。少见病因往往在年轻人脑卒中病例中多见一些。
以下的中风诱因要当心!
不恰当的颈部推拿
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提醒,颈部推拿有可能造成动脉夹层。我们头后面的椎动脉跟骨头很近,一做按摩,把椎动脉一挤压,推到骨头那里去了,血管很容易就被拉伤了,血管壁里面一层膜被撕裂,起了皮,这个皮流到血里,堆积起来以后,血管就堵牢了。所以动脉夹层其实是一个撕裂伤。
枕头没垫对睡姿不好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震中接诊过一位病人,很年轻,才20出头,前一天晚上喝酒后,迷迷糊糊,埋头就睡,结果第二天起来中风了。原来,前晚睡的时候,小伙子脖子下面垫了东西,再加上睡姿不好,造成了颈部椎动脉,醒来后眩晕,说话不利索,走路不平衡。
红斑狼疮
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梁辉5月接诊了一位50出头的脑梗病人。这位病人来自金华,在过去半年内脑梗了3次,当地一直查不出脑梗的原因。第一次脑梗后,病人一侧肢体不能动,生活尚能自理;第二次,另一侧肢体不能动了,生活无法自理;第三次脑梗后病人就只能卧床了。病人到浙大一院仔细排查后,梁辉发现,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脑梗,因为红斑狼疮是一个炎症性疾病,影响到了脑血管。
有些中风的原因至今不明此外,有大概20%的中风是目前医学手段检查不出来原因,称之为隐源性脑卒中。
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叶祥明曾收治过一位年仅19岁的中风病人康康(化名)。去年7月,康康在学校和同学打篮球时,突然头晕、呕吐、不会说话,左侧肢体动不了,紧急送医。整整昏迷了50天,康康才醒过来。后转入医院,经过一些列康复治疗训练,功能恢复了80%,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康康爸爸带着康康医院,始终未能查明中风的真正原因。他打算这个暑假带康康去美国,做进一步的检查,希望能搞明白为什么会中风。
中风有没有在向你逼近要想不中风,预防最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地预防中风呢?
医学上对中风的预防分为两级,没中风前叫一级预防,中风后叫二级预防。一级预防,防的是容易诱发中风危险因素。二级预防,防的是中风复发。
当你有两个及以上的下列危险因素时,要提高警惕了,中风或许正在向你逼近。
1高血压
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高血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压越高,高血压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越大。
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高血压会造成血管收缩,继而动脉闭塞,高血压也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出血性中风。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震中:中国人当中,至少70%-80%的出血性脑卒中由高血压引起。血压高了以后,血管容易长微动脉瘤,像气球一样,爆掉了就会出血。有些高血压实际上还是由于夜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即打鼾引起的,两者互为因果,共同导致血压难以控制,加速动脉硬化和动脉瘤导致的脑血管病风险。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脑血管病和神经介入组组长张锦华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人,74.8%有高血压,32.3%患糖尿病,28.2%吸烟。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好几倍,并且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卒中后的脑损伤。
3高血脂
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且有些时候,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血管的分层,形成夹层就变成动脉瘤。”万曙说。
4不健康的饮食
高盐、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这些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从而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此外,低钙饮食也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
5抽烟、酗酒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引起高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加重动脉硬化,加大心脏病的危险度。
警惕卒中后抑郁,如何预防中风
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