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山东眼科女医生刘伟我的患者教会我很多

2023/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怎样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1222/4747364.html

午后,难得片刻安静。刘伟坐在窗前,思考着两份表格如何填写。

窗外,耀眼的光影直白表达着中伏的热情。8月5日这天,济南的气温蹿至36℃。

“刘主任,我想把视力恢复到1.0……”一条患者的信息从手机里跳出来。刘伟笑笑说:“有想法是好的,做好自我管理才是重要的。”

发信息的是陈少杰。他今年36岁,家在南方,在济南工作。

当初找到刘伟看病时,陈少杰的双眼都已是青光眼晚期。

“他的双眼视野都很差。”刘伟介绍,眼压值为四五十毫米汞柱,而且居高不下。

陈少杰最大的问题是“有意愿、没行动”。他时不时会表达一下改善视力的想法,却不能按时用药、按要求复查,甚至还喝酒。

刘伟分两次给陈少杰做了手术,目前恢复得不错。

碰到他这样的患者,刘伟该训则“训”。她认为,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批评他的错误,必须让他真正认识到“失明”的巨大风险。

事实上,刘伟与大多数患者相处时耐心有加,走心、用心。也因此,不少患者成了她的“铁粉”。

7月27日,午间闷热异常。同事告诉刘伟:“你的饭在桌上”。她愣了一下,“我没带饭呀!”

原来,新出锅的烙饼是她的患者王巧英专程送来的,不想打扰刘伟,放下就走了。

“天这么热,你还跑一趟!”

“烙饼凉了就不好吃了……”

王巧英年届七旬,得的是一种特殊类型青光眼,不好治疗。两年前,刘伟为她做了手术,细致贴心。

人心换人心。后来,王巧英给刘伟送过水饺、送过拌三丝、送过卤猪蹄……老人嘛,自己做点好吃的,就想跟亲近的晚辈分享。

在医患交集间,王巧英喜欢上了给自己瞧病的刘主任,信她、认她。

从一瓶水到电蚊香

王巧英家住天桥区,认识刘伟是医院就诊。

当时,早已过了下班的点。见王巧英疼得难以忍受,刘伟为她做了紧急处理。

王巧英当时就想,这个大夫“很负责”。后来,她到门诊上复查,慢慢发现这个医生太辛苦,忙得连口水也喝不上。

为了这,她再到门诊复查,都会专门给刘伟带瓶水。

用心医生身边聚集着一批有心的患者,50来岁的耿大强也是其中之一。

那次,耿大医院看眼的。就诊过程中,他提到自己有糖尿病,有时看东西模糊。

刘伟一听,当即让他坐下做个检查,发现其眼底已经非常差,视网膜下存在出血。

“现在,你随时有看不见的可能!”刘伟提醒道。

身为驾校教练的老耿不信。或者,他不肯接受这样的判断,起身就走了。

隔了一天,耿大强出现在刘伟的诊室里——他的一只眼睛看不见了!

挂记着马上要送一批学员驾考,耿大强没有选择住院,而是先用药治疗。1个月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因眼底出血看不见了……

幸运的是,做了手术后,他的视力得到了恢复。“上周又来复查,双眼视力都是0.6。”刘伟缓缓回忆道,“之前来复查时发现诊室里有蚊子,他就跑出去买了蚊香;这次来,提前买好电蚊香带来的。”

张传诚来自菏泽,是刘伟的老病号了。8年前,刘伟给他做了青光眼手术。虽然这些年在上海打工,但他每年都会专程到济南找刘伟复查一两次。

赶上一些临时状况,两人会通过手机交流。“会建议他医院就诊,也会根据检查结果提供相应的指导。”刘伟说。

在不断延展的光阴里,“老病号”不知不觉成了“老熟人”。

有时候,一场手术不仅改变疾病的进程,还可能深刻地改变一个人。

在刘伟的众多患者中,王晓阳的经历即是如此。

结婚不久,王晓阳就被诊断患上了青光眼,需要做手术。“媳妇陪着他来的。打个吊针,他都紧闭双眼,怕得不行。”刘伟告诉农村大众记者,“要做手术了,他却用力扒着门框,喊叫着不想做敢手术。”

术后恢复期间,刘伟和同事们对他格外关照,经常给他打气,好言鼓励——“手术挺过来了,以后不管什么事,你都能担当得起!”

再后来,做治疗要在眼球上打针,那个曾经惊慌无措的年轻人淡定了很多。最近一次来复查时,王晓阳的媳妇告诉刘伟,王晓阳开了个饭馆,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晓阳媳妇看来,刘主任给他做了次手术,老公从“乖宝宝”成长为了男子汉。

从“坚决不”到“挺好的”

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因眼内压增高而导致视神经、视功能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导致失明。

青光眼又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刘伟接诊的患者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尽管青光眼治疗“费力不讨好”,刘伟却钻研其中,乐此不疲。

“它就像外科疾病中的内科病,内外相揉合。”她告诉农村大众记者,治疗青光眼要求医生有相应的手术技能,也要有综合分析能力,还得保持与患者互动的充分耐心与细心。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刘伟认为,建立双方的信任,是更好治疗青光眼的前提。这中间,不厌其烦地晓以利害,多给病人“唠叨”几句就非常重要。

她相信,一旦心门打开,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不过,与青光眼患者接触之初,刘伟却走了麦城。

年,她在青光眼专业“转科”。对患者颇有耐心的年轻医生,时不时被患者“怼”得无言以对。

原来,青光眼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抑,在日常行为中多表现为较真、暴躁。

有一次,时任科主任郭百灵跟一位青光眼晚期女患者交流,建议做手术把眼压降下来。她不厌其烦地讲了好久,患者却陷在自己的想法中,一直自说自话。

后来,刘伟忍不住插话:“大姐,我们肯定是站在病人健康的角度考虑如何治疗。如果不做手术,有可能失明……”

“你才会瞎呢!”当事患者突然就恼了,把内心的烦躁倾泻向面前这位年轻的小大夫。

委屈来得莫名其妙,刘伟哭了……

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郭百灵提出留她在青光眼专业时,刘伟的回答是:坚决不!

年,刘伟在准分子激光中心工作了1年,又被相中。这一次,她又拒绝了。

“当时,我对激光手术的理解过于简单。”刘伟笑笑,“年轻人嘛,仍怀揣寻求挑战的小想法。”

寒暑轮回间,她又转回到青光眼专业。年龄长了,心性沉稳了不少,刘伟不知不觉对青光眼这个病产生了兴趣。

“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可能需要你花费很多心思,但只要用心,并与患者做好沟通,绝大多数时候是能够得到理解的。”她觉得,从事青光眼专业可以涉足大多数眼科细分专业,“挺好的”。

回心转意,不期而至。年,刘伟正式加盟青光眼专业,开启个人的从医新里程。

从解剖课到妇产科

年,刘伟到首都医科医院进修。

当时,她整个人像上满弦的钟表一样转个不停,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和场合。一向不喜欢动笔杆子的她,坚持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写“实习日记”,梳理总结出一天的心得体会……

“是转折点,非常关键!”刘伟后来觉得,自己的专业理解、技能技术、诊疗理念等各方面在那3个多月里可谓突飞猛进,有质的变化。

唐炘,资深青光眼专家,当时正是刘伟的带教老师。她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并且总能留意到患者身上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术后需注意观察前房深度,以判断是否会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恶性青光眼。

刘伟还记得:有一位30多岁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了小梁切除术。术后次日上午查房后,唐炘下午又来看这个病人。

“老师,你怎么又来了?”刘伟有些意外。而唐炘告诉她,“年轻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现在,这位病人的前房比上午浅了,赶快处理……”

再比如,在巩膜瓣缝合时,唐炘不管需要多加几针,一定要令其达到水密状态,力求手术又好又快。

这些令刘伟感受至深,至今印象深刻。进修归来再回到科里,已是天高云阔,境界一新。

用郭百灵的话说,刘伟像是变了一个人。

静静想来:3个月像是过了3年,收获满满的诀窍似乎还是从事眼科之初领受的“用心”二字。

时间就像撒欢的野马驹,跑起来就不停。一路走来,用心至今,刘伟早已长成自己曾经向往的手术医生的样子。

只是,她的众多青光眼患者并不知道,他们的“刘主任”当年奔赴的是妇产科专业。

年,19岁的刘伟考入当时的泰山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专业。年7月毕业后,她被分配医院。

临床转科,刘伟先是在内科工作了1年,然后转至妇产科。这一待将4年多,也算是遂了她的一个心愿。

“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妇产科……准确说,是喜欢手术科室。”刘伟说,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但是,这位年轻的女医学生对手术刀充满向往。

不少女生读医学院的时候,更倾向未来从事内科医生之类的岗位,刘伟与之相反。

她性格直爽,做事干脆利落,是个风一样的女子。在她看来,通过手术直接为患者解决病痛,立竿见影,自己会很有成就感。

从小胆子就大、动手能力强、喜欢挑战,这让刘伟在上解剖课的时候,非但不会怯场,而且走刀得心应手。

越是喜欢,做得越好,就愈发喜欢……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刘伟成为解剖学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而这,也让刘伟笃定做外科医生的念头。

从一场梦魇到梦幻双赢

医院妇产科有着值得骄傲的过往,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蜚声省内外。原科主任、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刘漪,有“济南林巧稚”之称。

在上世纪90年代,医院已转向眼科专科发展。要不要留在妇产科,这是个问题。眼科的、内科的不少同事好言相劝,刘伟还是遵从了那时那地的个人内心,当上了妇产科医生。

年,医院代表队成员,参加了当时济南市卫生局组织的青年医师技能大赛。团队收获总成绩二等奖,她自己也得到了个人二等奖,并获评当年度“济南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

那个时候,医院的龙头专业。她与其他几位参赛队友陆续被调进了眼科。

年底初入眼科时,从小胆大的她内心却是恐惧的。“跟我同龄的医生,最少的也在眼科干3年了,而我刚站到门口。”刘伟压力山大。

医院院长张玉光,时任眼科主任。来自他的鼓励,令刘伟至今记忆犹新。

他告诉刘伟:“只要用心,3个月的眼科医生与3年的没有多大差别。”

一语点醒“惧”中人。刘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3个月时间,我读遍了能找到的眼科专业书籍。”刘伟细述着往事,“自己能感觉到,一天一个样,整个人在快速充电。”

优秀的医生,不仅是专业研习上的奔跑者,更是努力向患者学习的有心人。

年初,刘伟为淄博来的青光眼患者何军红做了小梁切除术。“非常顺利,当时只用了8分钟。”刘伟说,“没承想,第二天一打开纱布,就傻眼了!”

何军红竟然出现了很少见的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脱离!

这简直是职业生涯中的梦魇!刘伟后来分析认为,患者之前在外院做过两次激光治疗,其所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为术后角膜内皮脱离埋下隐患。

但在当时,刘伟能做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后续治疗。手术前,刘伟已经请了年假、订了机票,准备半个月后陪着老人去南方旅游。

结果,何军红住院治疗1个多月。虽然后来她的病情已相对稳定,刘伟还是选择了留守。

“自己的患者出现这种状况,如果我继续旅行计划,心里过不去。”刘伟轻轻诉说,“而病人每天都能看到我,是对她的莫大安慰。”

令刘伟非常感动的是,何军红和家属没有一句抱怨,积极地配合着治疗。再后来,刘伟建议她做角膜内皮移植,并联系了在这方面富有经验的国内知名专家。

可是,何军红的回答是——刘主任,我还是希望在你们这里做这个手术……

最终,经过综合治疗,何军红的视力恢复到了0.8。到现在逢年过节,刘伟还会收到何军红女儿用手机发来的问候和祝福。

“患者及其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是对医生的莫大支持!”刘伟说,“这件事让我对疾病、手术以及医患关系有了再认识,学到很多。”

自助者,人助之,天助之。梦魇有了梦幻的双赢结果!

刘伟上小学的时候,军人父亲送过她一个皮面笔记本,并扉页上写了个大大的“奋”字。翻过来,下一页抄录着陈毅元帅的诗作《手莫伸》。

努力工作、清白做人!这是医生刘伟对家训的理解。

(文中所涉及患者均系化名)

□仁医名片

刘伟,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医院(医院)眼三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眼眶病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先后获得济南市“三好一满意”先进个人,济南市“医疗质量万里行”先进个人,“济南市十佳医师”、济南市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五官科(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药学委员会眼科分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医药杂志特邀编辑。

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主编论著1部。参研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山东省、济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边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fz/14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