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烧季来袭,准备好吗一起观摩仓春瑞医

2021-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捻一柱清香暖冬日的心,

也许是为了夕阳西下。

红泥小炉,

等着解语风寒山瘦的小桥流水人家。

---仓春瑞

小女八岁,12月19日可能因同学传染出现高热,伴咽痛、头晕、头痛、恶心、纳差、乏力、不渴,予头孢克洛、小柴胡颗粒、美林(退烧药)后逐渐缓解,然至12月23日又出现鼻塞流涕、少许咳嗽、手足冰冷,晚上低烧,24日予阿奇霉素,咳嗽减,但下午4点左右又高烧39.5度,伴头晕、恶心、鼻塞、咳嗽,痰声明显,吃了美林,毫无出汗迹象,体温不减。以前从未有如此反复的情况,百般无奈,求助于仓师。

仓师问了症状(头晕、略恶心、胃口偏差、大便稀、无汗、无畏寒、不渴),又看了发过去的舌象照片(舌前部红,有红点,中后部苔稍腻兼黄)

疏方:半夏7,知母7,杏仁7,厚朴7,枳实7,葛根12,竹茹7,金银花12,石膏15,桑白皮9,地骨皮9。一剂煎两次,分四次服用。因小女以前服中药有几次吃完又会觉恶心,然后全部吐掉,所以这次本来有恶心的情况下,药又比较苦,不知她吃完会不会又吐光,结果还好,吃完并无不适。服药半小时后未见明显出汗,但体温渐降,一小时后量体温37.5度,坐起已不晕。因之前亦服退烧药,故不知其药效过后体温会不会回升,晚十点后美林药效已过,量体温37.2度,偶尔咳嗽。后体温未见升高,一夜安睡,身凉,无咳嗽。

25日凌晨四时许,女儿身上似稍有热度,应未超过38度,7点20于床上量体温37.57度,仓师看了当时的舌象照片

令原方继服一剂,体温正常即停,石膏加至20g。女儿起床活动之后,排便一次,质稀,无头晕恶心,服药前体温已降至36.9,偶有咳嗽,痰声明显,仍煎一次,一天内分三次服用。下午仓师看了新的舌象照片

后又疏方:葛根7,石斛7,生地5,麦冬7,太子参7,山药12。晚上服一剂。26日仍予此方一剂,诸症消失,饮食如常。

每次女儿发烧,最难分辨其是伤寒还是温病,古人说按其是否口渴来鉴别,但女儿即使是热症也很少见有口渴症状,这也是每次极让我困惑的。仓师分析说,不口渴说明津液未伤。亦是说,津液未伤不代表其就不是热症,可见古人给的是一个明确的标准,但临床症状往往不会那么显著和易于鉴别,医者的辨证水平或许就体现在能否见微知著吧。

此次女儿生病,一开始的症状颇象少阳、阳明合病的柴胡石膏汤证,故用小柴胡颗粒和解少阳,抗生素清热,退烧药解表,但小柴胡颗粒是成药,药效较缓,抗生素亦未多服(怕伤脾胃),至第四第五日见其症状缓解而减药停药,致体内余邪死灰复燃,概由自己辨证未精,又未足够重视舌象之故。24日小女高烧时身热手冷,我难以鉴别应属寒郁还是热郁,因其无汗不渴肢冷,似寒郁,因其咳嗽有痰脸红不畏寒,又似热郁,且又伴恶心不欲食而大便稀,虑其脾胃之阳已伤,不知是否该先顾里,只觉百般踌躇,难以入手。仓师抓住高热咳嗽的主症,根据舌尖红点辨其肺腑有热,根据中后部苔腻断其肠腑有积,故以石膏、知母清热生津,黄芩、桑白皮、地骨皮驱散肺火,半夏、杏仁化痰止咳,葛根、金银花解表透郁,枳实、厚朴通调里滞,黄芩、竹茹清胆定眩,一剂知,二剂已。待其身凉热退,又因舌尖尚红,予以调中滋阴,取太子参、石斛等清补之品以防滋腻留邪,得收全功。

关于石膏,虽然古今医家都曾用其清热退烧且疗效显著,但因其药性大寒,我一直不太敢用,怕伤中阳后会遗患无穷。事实证明,用之得当,可祛邪而不伤正。中医治病说到底是以偏纠偏,对于偏性强的药物,“有病病受之,无病身受之”,如何把握纠偏的度,是最考验医者的地方。“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然而盲目临证也是事倍功半的,有老师的指引,有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更好的内化为自己的临床心得,这也是中医自古注重师带徒的原因吧。套用杜甫一句话:医道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路漫漫尚修远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l/13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