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的治疗经验生半夏治验之二
2016-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眩晕一(美尼尔氏病)
司桂兰,女,48岁,医院医生。年4月22日门诊。眩晕伴恶心呕吐、耳呜已一周,经北医三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内耳眩晕症(美尼尔氏病)。诊脉弦滑,舌质正常,苔白腻。证属痰浊上扰清空,拟化痰泄浊:
法半夏2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竹茹6克炙甘草3克泽泻12克车前草5克炒白术12克生姜3片
4帖而呕恶止。原方加白芍10克,桑叶6克,至“帖,堵恙悉除,遂停药。至今已近十年,未再发作过。
眩晕二(美尼尔氏病)
韩改芳,女,年20余,绵阳长虹厂工人。因美尼尔氏综合症求治。半年之间,频频发作十数次之多,发作时天旋地转,呕吐痰延,必须卧床休息数日,始可上班工作。适逢发作,诊脉弦滑,舌质淡,苔白腻。病屬湿痰久蕴,蒙蔽清阳,方用:
生半夏12克(生姜15克一同打碎如泥状)茯苓15克车前仁15克(包)陈皮10克珍珠母30克炒白术15克泽泻12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7帖,一日1帖。
服至第4帖起即霍然而愈,返厂工作。以后每逢将发作之际,即取此方服用,约半年余,即告痊愈。
按:个人体会,生半夏用于痰眩有特效,与生姜同打为泥,再经水煎之后,即无麻舌戟咽之副作用。如无,可用清半夏或法半夏倍量代之。上方为基本方,如舌边尖红,烦躁、口苦、手足心热者,加夏枯草,黄柏、钩藤;痰火内结,便秘,加吞礞石滚痰丸,呕甚加赭石、旋覆花、姜汁炒竹茹。
有难之者谓:半夏既经煮熟,何得仍以生半夏名之?我举生地黄、生姜、生大黄为例答之。盖所谓生半夏者,系指生药,不经矾制及石灰水、甘草水浸泡,只撞去粗皮,打碎,即供药用者。其止呕化痰之功,数倍于法制半夏、清半夏。
學術君閱後評按:
上二例眩暈病案,均與痰濁上蒙清竅,清陽不升有關,故以溫膽湯合《金匱》澤瀉湯而取效。第二例因痰濕之證情嚴重,故紹奇老師選用生半夏治之,四付即取得顯著療效。筆者以為:一、假若辨證準確,且按照老師之煎煮方法,生半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二、痰飲若挾肝陽而上擾內旋者,可加鈎藤、桑葉、石決明以平之,則療效更好。
何绍奇(-),四川梓潼县人,著名中医学者和中医临床家。78年以总分第一名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94年应欧洲中医进修培训中心邀聘为终身教授、阿姆斯特丹门诊部主任、荷兰中医学会学术部专家,03年香港浸會大學中医药学院任教。05年因心臟病在香港離世。
本公號專事系統介紹四川名醫 何紹奇先生之學術思想,若你喜歡,請關注白癜风的医院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