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的中医辩证治疗案一
2016-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王波
导读
教科书中把眩晕归纳了很多证型。但是都说“法无定法”,真正有几个人得病是照着教材得病呢。疏于这段时间太忙,也没有心思写些东西,今天偶有时间搜集了自己治过的几例眩晕成功案例,总结在一起,留着备用。
病例四则
案例一:眩晕——阳虚水泛证
患者,女,52岁。
初诊时间:年8月10日。
患者主诉:头晕半个月,伴有头痛,颈部酸痛,失眠以入睡困难及多梦为主,下肢怕凉明显。曾自服正天丸无效。舌胖大,脉沉弦。
综合症状及舌苔脉象,辩为阳虚水泛证。治宜温阳利水,升津气。处方:真武汤合葛根汤加减。
具体用药:
黑附子15g茯苓35g炒白术15g干姜20g桂枝20g泽泻25g白芍30g香附20g肉桂(后下)5g生龙牡各30g葛根30g炙甘草15g沉香(后下)5g,5剂,水煎服,1剂/d,煎3次取汁ml,分2次温服。
年8月17日复诊
患者诸症均已缓解消失,唯有头痛,舌胖大,齿痕,脉弦。于第一次处方中将黑附子由15g加至20g,加川芎15g,水煎服,1剂/d。
药后患者告知,头晕头痛已愈。
案例二:眩晕——虚火上浮证
患者,女,37岁。
初诊时间:年10月10日。
患者主诉:反复发作头晕,头痛3年。曾多方服止痛药,中药无效。伴有易上火,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四肢怕凉,乏力明显。舌质红,胖大,脉弦沉无力。支脉偏浮。根据其上热下寒的表现及舌脉,辨为阳不摄阴,虚火上浮证。治宜潜阳封髓。
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
具体用药:
茯苓30g炒白术15g炒枣仁30g香附20g黑附子15g肉桂10g炮姜25g砂仁20g生龙牡各30g沉香(后下)15g炙甘草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