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眩晕痼疾,一周中药见功

2020-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先看一则病例:刘某,男,70岁,主诉:头晕伴下肢无力感三年,加重一个月;刻诊:头晕不清醒,有恍惚感,伴下肢无力,活动则舒,乏力,晨起口苦,偶心中不适,夜尿3次,舌淡润苔白腻,脉沉弦;西医诊断: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气虚湿阻、清阳不升中药处方:炙黄芪24克,当归9克,党参12克,苍术15克,升麻6克,柴胡9克,陈皮6克,桂枝12克,茯苓18克,荷叶15克,桑寄生30克,怀牛膝15克,红景天15克,炙甘草6克七付复诊:药后头晕恍惚感及下肢无力均明显缓解,近日偶感胃胀,上方加莱菔子15克、炒山楂12克,继服半个月。患者坚持服药两个月,头晕、乏力、下肢无力感均消失,精气神与之前判若两人,疗效满意。注: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可见于各个年龄段。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患者,虽头晕多年但做各种检查就是查不出病因,因而特别苦恼,最医院,以求有一个权威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其实,在中医看来眩晕不外肝风(火)、痰湿、气(肾)虚:肝风者,头晕头胀、或伴天旋地转感,口苦,舌红脉弦,可用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等;痰湿者,头晕不清醒,或头蒙如裹,伴神疲乏力,喉中痰多,尤其舌苔白腻,更是痰湿的指标,可用泽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清震汤等;气(肾)虚者,头晕伴乏力、气短、心悸等,或腰酸、下肢无力,脉沉细,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后世防眩汤等。本案患者为气虚湿阻、清阳不升,故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合苓桂朮甘汤、清震汤温阳化湿,湿气得化、清阳得升,眩晕自然得除。所以治疗眩晕中医是很有优势的,可谓标本兼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11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