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从医26年,他为患者重开ldquo
2020-10-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人物名片
洪拥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内镜组常委,福建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厦门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厦门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有26年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经验,尤其擅长中耳炎、中耳畸形、耳聋、眩晕、中耳听力重建、周围性面瘫等疑难耳科疾病的诊治。已完成鼓室成形、人工镫骨、听骨链重建、耳部肿瘤等外耳中耳手术余例。
嘉禾园边,筼筜湖畔,站在医院内科大楼病房,“厦门城市会客厅”风光尽收眼底。这里汇聚了一大批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专家,每天天刚擦亮,门诊大楼就有操着各种口音的病人慕名求诊。洪拥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医生,成长为现在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
从医26年来,洪拥军不仅使数以万计的耳鸣患者不再焦虑于嗡嗡声的烦恼,让中耳炎患者耳道不再流脓,为眩晕患者摆脱“天旋地转”,更为他们重新打开“听”的通道。他每周四个半天的专家门诊常常“一号难求”,但无论多晚,他都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下班。他说,既然选择了从医,就要习惯苦和累,做一个不让患者失望的好医生。
锲而不舍笃定从医之路
或是保养有道,加上始终挂着的笑容,洪拥军的脸竟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他说,年高考时的第一志愿并不是福建医科大学,选择从医纯属“误打误撞”。
“读书时基本没有周末,每天晚上自习课教室或图书馆若不早点去,都抢不到位置。”洪拥军说,身边同学的刻苦用功,激励了自己的学医热情,使他越学越有劲,越学也越感兴趣。大三时,家中叔叔心脏疾症发作,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叔叔及时进行了手术并恢复良好。“家中亲戚逢人就夸我学医伟大,可以帮助很多人。”他补充道,因为有了自豪感和被需要感,读医或实习期再苦,他也锲而不舍。
5年后,洪拥军凭着出众的成绩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并顺利考入医院。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干就是26年,从资浅望轻的“小洪”慢慢变成患者和同事心目中资深望重的“洪主任”,平均每次出诊接诊40余人。
弹指一挥间,当年“误打误撞”跨入医坛的少年,如今儿子也已读到了高中。洪拥军透露,或是自己受患者喜爱等影响,儿子也将报考医学专业。
千锤百炼提升自身医术
事实上,学科领头人非一日铸成,临床医术也非一时之功。
比如,为了更好更快“打捞”出卡在患者喉咙中的异物,洪拥军曾经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家拿着筷子夹硬币或者拧钉子,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精准度。
为了在耳科的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上进一步提高,年开始,洪拥军先后到复旦医院、医院、医院等耳鼻医院进修学习,跟诊名家。他还定期以学者身份到各地参加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术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从不停止“充电”。
不仅如此,为了让患者足不出厦就能享受到最先进的疑难耳科诊疗服务,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不定期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国家级专家到厦交流指导,还固定在每周一下午和周五上午组织科室团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新技术学习和规培生培训等业务交流。
“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才能精准剖析出各种疾症背后复杂的发病原因。”洪拥军如是说。
妙手回春患者口口相传
去年8月,医院一内科女医生陈主任,因一个多月的时间频繁眩晕,伴随焦虑和失眠,多方求诊无果后,辗转找到洪拥军。洪拥军接诊后发现其眼球震颤,属典型的“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眩晕,随即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刚结束,她就激动地说不再‘天旋地转’了。”他说,通过手法复位和药物配合治疗,陈主任在两次看诊结束后反馈,此前症状已完全消失。
然而,好景不长,陈主任的老公和妈妈也相继出现和她一样的眩晕症状,所幸及时请洪拥军治疗,都得到了控制和改善。洪拥军补充道,最近半年来,他已接诊了五六例陈主任推荐过来的同事,且他们的眩晕都是因为耳朵出了问题。
耳朵出问题,怎么会引起眩晕呢?洪拥军解释,耳朵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除了负责听觉功能之外,还担负另一个重要“职责”———维持平衡的前庭觉。而且,由于很多眩晕疾病与内耳功能异常关系密切,所以很多以眩晕为症状的疾病,如梅尼埃病等,同时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出现突发性耳聋等急症。
此外,小到3岁的先天性患儿,大到80多岁的长者,由中耳炎导致的眼睛闭不拢、口角歪斜、听力下降等患者,洪拥军每年都会接诊余例。记者在洪拥军的手机照片库就看到不少案例,多数的耳朵还伴随流脓长包。“不要把中耳炎当小事,早期完全有治愈的可能。”洪拥军说,尤其是长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近年来,在洪拥军的口碑效应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每年的门诊量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长,吸引了不少漳州、泉州、潮州等周边地市居民慕名求诊。
保护耳鼻咽喉这些事要注意
1.不要轻易掏耳朵,以免不小心刺伤耳道皮肤和鼓膜,引起感染。耵聍有若干用途,是正常菌群的栖身处、天然的防御屏障,被耵聍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2.远离噪声和强声,如蹦迪、烟花爆竹等,避免长时间用耳机大声听音乐等; 3.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太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4.洗头发或洗澡、游泳时戴上柔软的耳塞,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厘米—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鼓膜穿孔和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5.积极防治感冒。补充营养,进食富含锰、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群的食物。 6.如果耳朵痛,在看医生前,可先用阿司匹林止痛。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暂时缓解耳朵痛。
来源:《海西晨报》.6.19A13版
记者:马丽
编辑:苏佳妮
审核:于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