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治疗案老者与小孩原创医案
2016-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眩晕中医治疗案(老者与小孩原创医案)
郑**,女,69岁河北省平乡县
首诊-8-2眩晕
眩晕半年余,无明显诱因,眩晕每周或半月发作一次。医院住院治疗,排除心源性、高血压性眩晕。发作则呕吐,不敢动弹,天旋地转。耳鸣耳聋十余年,听力下降(但尚可交流),有耳内瘙痒,双脉弦滑有力,全身乏力明显,素有便秘多年,近一年大便情况稍好转,现大便2-3日一行,大便不甚干结,排便困难,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口苦,头目不清,头憋胀明显,胃胀,不多矢气,口干不多饮,夜寐可。胃纳少,纳差,因信佛而素食多年。既往有慢性胃炎多年,一直未行胃镜检查。数月来服用服用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效果欠佳。
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去苏叶加僵蚕、蝉蜕、苦杏仁:
清半夏10g厚朴15g茯苓15g苦杏仁10g春柴胡20g枳实15g
白芍15g赤芍15g僵蚕10g蝉蜕10g生姜5片(自备)大枣5枚(自备)
四剂,冷水浸泡2小时后砂锅煎煮,不可代煎。
二诊-8-6
耳鸣耳痒减轻,大便转通畅,昨日眩晕呕吐发作一次,口苦,口干不欲饮,眩晕每次发作均先觉反胃而后呕吐。舌苔薄白腻罩黄,脉弦滑。
旋覆代赭汤加竹茹、僵蚕、蝉蜕:
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5g清半夏10g党参15g甘草5g竹茹5g僵蚕10g
蝉蜕5g生姜5片(自备)大枣5枚(自备)
五剂,冷水浸泡2小时后砂锅煎煮,不可代煎。
三诊-8-10电话复诊
胃胀顿减,大便转通畅,口苦显减,现口粘腻不爽,今日上午眩晕发作,但未见呕吐,唯觉头憋胀不适。
降阳明法:
桑叶10g白菊花10g钩藤10g生地黄10g白芍15g浙贝15g竹茹5g
茯神15g生甘草5g僵蚕10g生石膏30g生姜5片(自备)大枣5枚(自备)
五剂,冷水浸泡2小时后砂锅煎煮,不可代煎。
四诊-8-20电话复诊
三诊方共抓10剂,已服用9剂。服三诊方后眩晕未见发作,全身乏力好转,大便2日一行,大便通畅,头憋胀感基本消失,偶有头沉重感,胃口转佳,饭量增加。
嘱患者三诊方可续服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