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年男子容易脱发混乱博物馆
2018-6-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谢顶,从容不迫地毁掉生活,这话一点都不过分:在中年人肩抗所有重担,承受来自家庭和事业上一切压力的时候,它却昭然若揭地腐蚀掉一个人所有的魅力。
然而这一切又是如此的不可避免,25岁之后的男性几乎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量减少——从生理上看,这就是为男性定制的可怕诅咒:雄性激素性脱发。
而且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足够完美的治疗方案。
-文字稿-
脱发的确是中年危机最主要的视觉信号,30岁的男性大约有25%会表现出明显的脱发症状,到60岁就能达到75%,而个别重症患者的头发在20岁时就变稀变细。这一过程虽然进展缓慢却极难挽救,常被形容为“从容不迫地毁掉生活”。
然而在这样庞大的脱发人群背后,脱发原因却相当集中——有95%以上的男性脱发都是“雄性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alopecia),所以此症又名“男性型脱发”(malepatternbaldness,MPB),主要表现为太阳穴和前额的发际线后移,并伴随顶部头发稀薄,随程度加重最终连成一片,但极少殃及两鬓和枕部——对此,我们可以参照汉密尔顿-诺伍德量表,专门评价男性脱发的程度。
对于这样一种波及全人类的顽疾,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研究精力:现在注意到雄性激素性脱发与一种5α还原酶(5-alphareductase)关系密切。
毛囊根植在头皮的真皮层,当它附近血管舒张,带来充分的氧气,其中的真皮乳头就会迅速分裂出大量的死细胞,这些死细胞尸积成山,最终穿出体表,就是头发。
真皮乳头长达数年的旺盛代谢需要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s)的支持,这种生长因子负责促进细胞的营养积累与合成代谢,但当过量的雄性激素作用于毛囊和真皮乳头,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就会衰减下去,真皮乳头分裂减缓,头发越长越细,最后釜底抽薪地断了,新的头发也不会再长出来,最终表现为脱发。
而那些过量的雄性激素并非性腺活跃的结果:脱发男性的毛囊中总有格外活跃的5α还原酶,它能将睾酮还原成二氢睾酮,而二氢睾酮与雄性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是睾酮的十到几十倍——这才是激素性脱发的元凶。
讽刺的是,双氢睾酮在毛发生长调节中扮演着两面派的角色:在两鬓以上的头发毛囊中,它起到上述的破坏作用,而在除此之外的全身毛发中,它都反而会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所以雄性激素性脱发的患者体毛、胡须甚至鼻毛都很正常,甚至格外浓密。
随着男性的睾酮合成量在20岁以后急剧增加,并以缓慢的速度递减,25岁以后的男性几乎无一例外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脱发症状,但受基因影响,不同个体的差异相当巨大。
最为人熟知的案例是英国王室的男人们: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谢顶,查尔斯王储谢顶、戴安娜王妃的父亲史宾莎伯爵也没什么头发,所以一双王子威廉和哈利都在30多岁就谢出了地中海,不禁让人担忧第三顺位继承人成年之后是否也会遭此厄运。
所以对于雄性激素性脱发,目前的治疗措施都集中于如何消除二氢睾酮的负面影响——比如非那斯特莱,或者叫非那雄胺,它结构很类似雄性激素,能封锁5α还原酶的催化功能,有效缓解脱发症状,并且治疗同样由二氢睾酮过量引起的前列腺肥大——但它有可能带来用药期间的性功能减退。
另一类常见药比如米诺地尔——这是一种钾通道开放药,它在外用使能扩张毛囊毛细血管,给真皮乳头带来充分的滋养,也能有效缓解脱发症状,甚至能让其它部位长出黑粗的毛发来,但也可能带来红肿瘙痒,甚至眩晕胸痛。
但无论如何,它们的副作用至少足够明确,如果选用何首乌这种以名补形草药制剂,非但长不出一根青丝,只怕严重的肝毒性还会让白发人送走一个秃子。
如果你也饱受脱发困扰,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回形针PaperClip观看最新一期节目,《如何拯救秃顶?》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节目《如何拯救秃顶?》。
混乱博物馆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