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种衣剂和叶面肥处理对绿豆晕疫病防治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31期
作者:葛维德1,李令蕊2,薛仁风1*
单位: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河北省植保植检站
简介:葛维德,研究员,从事特色杂粮豆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通讯作者,副研究员,从事绿豆、小豆育种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食用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8-Z8);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绿豆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作为粮食作物,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然而在生产中有许多常见病害造成绿豆大面积减产。现阶段喷施化学药剂和改进栽培模式仍然是防治绿豆田间病害的主要措施。
绿豆细菌性病害是影响绿豆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病害,其中尤以绿豆晕疫病危害最为严重。目前,防治绿豆晕疫病的主要方法是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和喷施化学药剂,但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在田间既能防治绿豆晕疫病,又能兼顾绿豆产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
「目的
Objective
」对田间绿豆晕疫病防治方案进行研究,揭示其对绿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绿豆晕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Method
」以辽绿7号为供试材料,试验地点设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部绿豆试验地(沈阳),通过不同种衣剂和叶面肥联合施用,研究不同种衣剂和叶面肥组合对绿豆晕疫病田间防治效果和绿豆生长的影响。
「结果
Result
」◆病情与防效调查
由表1可知,处理①和处理②晕疫病发病较轻;处理③晕疫病发病最轻,病株率仅为3.0%,防治效果达91.4%。结果表明采用种衣剂和叶面肥共同处理的方法对绿豆田间晕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由表2可知,处理③中绿豆植株高76.4cm,主茎分枝数为3.3个,主茎节数为10.0,单株荚数为28.8个,荚长12.1cm,荚粒数为12.8粒,均为3组处理中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2组处理。综合来看,除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外,3组处理其他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产量性状调查
由表3可知,3个处理的单株产量、百粒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处理③的单株产量和百粒重最高,分别达22.6、6.42g;处理②和处理③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①,分别达.80、.60kg/hm2。结果表明,3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田间绿豆的单株产量、百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其中以处理②和处理③最为显著。
「结论
Conclusion
」种衣剂播前拌种配合分枝期喷施叶面肥对田间绿豆晕疫病具有显著防效,能有效控制田间绿豆晕疫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绿豆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安徽农业科学
学术|科普|三农|聚焦|学习|生活
一个接地气的学术期刊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