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乏力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这到底是怎
2017-4-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四肢乏力、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其实很多人都是气虚的原因。中医说的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的“亚健康”十分相似。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脾为枢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具升降气机之功,是心、肺、肝、肾生理活动的基础。因此,脾虚是气虚体质的软肋和薄弱环节,保护脾脏最为重要。
忌食寒凉肥腻的食物寒凉伤中阳,厚味滞脾气,很容易在气虚的基础上间夹痰湿体质。
忌忧思过度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令脾气停滞。所以脑力工作者常常面色萎黄、失眠健忘、形体松弛无力。
忌缺乏运动要加强运动,如果长期不运动,四肢肌肉无力松软,能量代谢缓慢不畅通,自然脾胃功能退化。
补气食材
气虚的人,应该多吃性平偏温、有补益作用的食品。
粳米
粳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
鲜奶粳米粥
原料:粳米、鲜奶。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煮成浓稠的白粥;鲜奶倒入粥锅中,煮开;加糖调味即可。牛肉牛肉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韩氏医通》记载道: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胡萝卜炖牛肉
原料:牛肉、胡萝卜、料酒、淀粉、盐、植物油。
做法:牛肉切块,加少许淀粉、料酒抓匀腌渍备用;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块备用;炒锅烧热下油,下牛肉,翻炒至变色,盛出备用;利用锅中余油,下胡萝卜翻炒,倒入少许水,炒至边缘熟软,倒入炒过的牛肉,加水炖煮即可。鸡肉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在民间,就有用黄芪煨老母鸡来补气的习惯。
香菇鸡肉粥
原料:大米、鸡胸肉、香菇、姜、植物油、盐、淀粉。
做法:大米淘洗干净后清水浸泡30分钟,煮成浓稠的白粥备用;鲜香菇洗净切薄片,姜切丝备用;鸡肉切碎,用少许盐、淀粉和少许油拌匀后腌渍备用;把材料加进白粥中积蓄熬煮,最后放入生菜,加盐调味即可。鲢鱼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鲢鱼温中益气。
清蒸鲢鱼
原料:鲢鱼、精盐、姜、葱。
做法:鲢鱼去鳞、鳃、内脏,洗净,边割出三到四条切口,加少许精盐腌渍备用;大葱切段、鲜姜切丝,塞入鱼两侧的切口处、鱼腹内;大火蒸约十五分钟;取清油三两,放在大勺中煎沸,浇上即可。红枣红枣性温、味甘,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都常用红枣来治疗气虚的病人,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
山药红枣粥
原料:粳米、山药、红枣、冰糖。
做法:水开后放入粳米,再次水开后放入淮山药、红枣、冰糖熬煮即可。山药山药性平、味甘,是常用的补气食品,可以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
山药鲫鱼汤
原料:鲫鱼、山药、糯米、花生油、料酒、大葱、盐。
做法: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加少许精盐腌渍备用;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花生油烧热,放入鲫鱼煎两面;倒料酒,加鲜汤、山药煮熟,撒上精盐、葱花,淋香油即可。黄芪黄芪性微温、味甘,是中医常用的补气中药,也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
黄芪炖鸡汤
原料:黄芪、党参、母鸡、红枣、枸杞。
做法:母鸡处理干净切块焯水备用;红枣、枸杞洗净备用、黄芪、党参浸泡3-5分钟,洗净备用;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水熬煮;食用前加盐调味即可。大家都在看
比可乐还早一百多年的本土饮料,竟然是它!
?
孔子言不撤姜食,其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