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眩晕中医治疗

2017-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眩晕中医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分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证

辨证依据

1.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遇烦劳恼怒而加重。兼症:失眠多梦,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2.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3.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

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用药加减

若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酌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

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可酌加枸杞子、首乌、生地、麦冬、玄参;

若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九以通腑泄热;

若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全蝎、蜈蚣等镇肝熄风,清热止痉。

二、气血亏虚证

辨证依据

1.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

兼症:面色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3.方药:归脾场加减。

常用药

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补血生血养心;茯苓、炒扁豆补中健脾;远志、枣仁养血安神。

用药加减

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见气短乏力,纳少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

若自汗时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

若脾虚湿盛,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舌胖,边有齿痕,可酌加薏苡仁、炒扁豆、泽泻等,当归宜炒用;

若兼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者,可酌加桂枝、干姜以温中助阳;若血虚较甚,面色白,唇舌色淡者,可加阿胶、紫河车粉(冲服);兼见心悸怔仲,少寐健忘者,可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

三、肾精不足证

辨证依据

1.主症: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

兼症:偏阴虚:颧红咽干,五心烦热;偏阳虚:面色白,形寒肢冷。

舌脉:偏阴虚:舌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2.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3.方药: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

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龟板、鹿角胶、紫河车滋肾助阳,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牛膝强肾益精。

用药加减

若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加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

若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者,可酌加枳实、莲须、桑螵蛸等;

若兼失眠,多梦,健忘诸症,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或予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或酌配巴戟天、仙灵脾、肉桂。

若兼见下肢浮肿,尿少等症,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温肾利水;

若兼见便溏,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止泻。

四、痰湿中阻证

辨证依据

1.主症:眩晕,头重昏蒙。

兼症: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2.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

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苡仁、茯苓健脾化湿;天麻化痰熄风,止头眩。

用药加减

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可酌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以镇逆止呕,若皖闷纳呆,加砂仁、白蔻仁等芳香和胃;

若兼见耳鸣重听,可酌加郁金、菖蒲、葱白以通阳开窍;若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宜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五、瘀血阻窍证

辨证依据

1.主症:眩晕,头痛。

兼症: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2.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3.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地龙、全蝎善入经络,镇痉祛风。

用药加减

若兼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症,加入黄芪、党参益气行血;

若兼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可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









































昆明治疗白癜风
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d/5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