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导读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2016-12-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吴子明(医院)等指出,EVS通常具有发作性疾病引起的多次反复发作(诱发性或自发性)的特点,但也可能为首发事件之后的初次表现。表现为EVS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MD)、前庭性偏头痛(VM)、惊厥发作、低血糖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引起的中枢或外周前庭系统结构损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临床诊治水平有很大提升。目前,这一疾病在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等方面应该向纵深发展,避免诊断泛化,实现科学干预。如果BPPV复位后症状迁延,应进行积极干预。
梅尼埃病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并且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倾向。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需要注意的是,内淋巴积水仅是此病的主要病理过程,而不是MD独有的病理变化;而且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VM发病机制仍在探讨,目前认为它是一种中枢性眩晕疾病,可以继发外周性前庭损害,临床上可出现中枢或外周性眩晕疾病的表现。VM缺少特异性生物学标志,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前庭症状可表现为自发性眩晕、位置性眩晕、视觉引发的眩晕、头部运动引发的眩晕、头部运动引发的头晕伴眼震恶心。
——全文刊登于年第10期《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