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眩晕临床运用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眩晕
眩晕是神经内科疾病常见的表现,分中枢性(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干肿瘤等)和周围性(前庭神经疾病),也分真性(天旋地转)和假性(昏沉、头重脚轻)。
按中医讲,原因很多,如痰饮、血瘀、虚证、中风等。
《伤寒论》中涉及较多的原因是痰饮,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泽泻汤等。这些方剂都属于温化寒饮,对于痰饮上犯清空导致的眩晕有效。如果属于痰热,则应该加入化痰降火的药物。如果如果属于中气不足,则应该加入升提中气的药物,所谓遇降先升。
案例
某女,70,眩晕3个月,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站立不稳,医院诊断为椎动脉供血不足,住院输液治疗,不见好转,每隔3到5天发作一次,劳累诱发。诊时面容倦怠,疲乏无力,走路不稳,纳谷一般,睡眠多梦,心悸出汗,怕冷,大便不成形,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滑无力。
证属阳虚水泛,痰饮上扰清空
治当温阳化饮,补中益气,升阳除湿
葛根30桂枝12附子10茯苓15
白术15白芍15黄芪30党参15
升麻9当归12僵蚕12防风12
山药15炙甘草9半夏10天南星9
服药两周,家属代诉,眩晕未在发作,仍感觉无力,原方党参换成生晒参12,续服两周,病情稳定。
感谢您阅读本文,这里是国医经方领域最具价值公众平台——中华经方大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中医同仁请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