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动就晕怎么办浅谈位置性眩晕的
2019-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头一动就晕怎么办
---谈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或头位变动所诱发的眩晕,持续时间不等。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头位置改变诱发,一种是位置改变后出现,患者常诉说在躺下或坐起、翻身至另一侧、抬头或低头等一定的头位变动时出现眩晕,可分为外周性位置性眩晕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较罕见,在位置性眩晕中所占比例<5%,但常提示可能有危及生命的延脑或小脑尾部病变(炎症、出血或梗死、肿瘤、多发性硬化等),其他病因可有第4脑室肿瘤、胺碘酮中毒等。因此,对于所有位置性眩晕患者都应考虑中枢性病变的可能。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的脑干和小脑体征,如麻痹性斜视、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或疼痛、面瘫、吞咽困难、发音嘶哑、舌瘫、凝视诱发的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因此,应对所有患者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鉴别,尽量减少误诊误治。在接诊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与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鉴别,尤其是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的中枢性病变者与不典型BPPV病例,极易混淆。大部分患者均进行了经颅多普勒、颈部大血管彩超、颅脑CT、磁共振(MRI)等检查以期诊断CPV,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相关辅助检查,特别是重视前庭功能的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眼震状况、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等,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偏头痛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MV常会由于头位变化而加重,偶尔会表现为单纯位置性眩晕急性持续发作。有时偏头痛性眩晕的发作起始于自发性眩晕,后来变为位置性眩晕。眩晕单次发作可能仅持续几秒或者随头部某位置的持续而一直持续。伴有位置性眼震的眩晕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可以从数分钟到数天不等。
治疗:
有研究显示,氟桂利嗪可明显减少MV患者眩晕的发作频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前庭阵发症
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paroxysmia,V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相对少见的眩晕疾病,属于周围性眩晕,在门诊就诊的头晕眩晕病人中,其发病率约3.9%。多数学者认为血管交互压迫引起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的功能障碍引起。
临床表现:
以反复短暂性眩晕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为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也有学者认为VP是中枢性病变,其症状由脑神经核及其以上部位病变并引发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由于丘脑-皮质投射水平或皮质水平功能失调造成传出抑制减弱引起。
发病特点:
(1)未经治疗,眩晕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2)眩晕在静息时发作或某种头位、体位时发作。
治疗:
VP首选抗癫痫药治疗,一般选用卡马西平,常可使头昏症状减轻,发作逐渐停止或减少,效果可维持数月或数年。当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行微血管减压术。
颈源性眩晕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部分患者颈扭转试验阳性;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框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颈部外伤史;排除了其他原因。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
病因:
尚不明确,可能为颈椎病压迫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治疗:
1.按摩颈部软组织。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4.封闭
可用0.5%普鲁卡因溶液、泼尼松颈椎后关节囊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5.药物
急性期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毫升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静点,10天1个疗程,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如维生素B1、B6等。
6.手术治疗
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骨质增生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患,占所有眩晕症的20%左右,也是约半数耳源性眩晕症的原因。此病虽然为耳科疾病,但常在神经科首诊,且多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而延误了治疗。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诊断
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一侧偏45度,PC-BPPV者,头转向患侧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反复试验有疲劳性。此外还有仰卧侧头位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取平卧位,随即头向一侧转90度,HC-BPPV者立刻出现剧烈旋转性眩晕和水平向性眼震。
治疗
以管石复位治疗为主。该疗法的有效率为71%~92%
综上所述,对于位置性眩晕,应积极寻找病因、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和规范化检查(加大变位试验、前庭功能检查力度,针对性地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及系统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希望我的努力能让您的眩晕症
随风飘去
随风飘去
张永东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