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诊断与中医治疗
2020-9-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眩晕之病因虽然多,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的病位在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中医把眩晕归类为五个证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以眩晕每因情绪波动、心情不舒、烦恼时发作或加重,伴耳鸣耳聋、口苦咽干、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胸胁苦满、少寐多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眩晕证候(常伴有高血压)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
临床表现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等。治当气血双补。可用八珍汤或归脾汤
3)肾精不足: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肾精亏虚,功能减退,致脑髓、骨骼、齿、发、官窍失养,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功能减退,或早衰的病理变化,常伴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失眠盗汗。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以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中闷闷不舒,呕恶较甚,痰涎多,或见耳鸣耳聋,心悸,纳呆倦怠,舌苔白腻,脉濡滑等为常见症的眩晕证候。
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称内伤瘀血眩晕,是指瘀血阻窍,以眩晕伴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等为常见症的内伤眩晕证候[2
还有一种眩晕是耳朵引起的,
他的特点是眩晕时间较短,这个要去五官科诊治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