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薏米粉适合你吗
2022-8-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几年前,红豆薏米粉成了很多朋友们的心头好。很多患者,还有家里的亲戚、朋友们也经常会问——我体内湿气是不是很重?吃点红豆薏米粉怎么样?对身体好不好?关于这些问题,如果你了解了下面的内容,就不难知道答案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红豆薏米粉的功效是什么呢?
红豆,即相思子。性平,味甘酸。具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食用,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食疗之物。如《本草纲目》中,有“通乳汁,和鲤鱼、鲫鱼、黄雌鸡煮食。”的记载;《食疗本草》有云:“和鲤鱼煮烂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薏米,又称为薏苡仁、苡仁、六谷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因此,如果体内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用红豆薏米粉是比较合适的。
2.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湿气重”呢?
中医认为,湿邪致病有以下特点和临床表现,看看你是否符合呢?注意,符合的越多提示湿气越重呦!
1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重着。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头蒙,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
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如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男性阴囊潮湿,妇女带下过多等。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阻遏气机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损伤阳气,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浮肿、舌体胖大有齿痕等。
3湿性黏滞。
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粘滞不爽,如口中粘腻,大便粘滞粘马桶,解不干净之感,小便涩滞不畅,舌苔腻等。
4湿性趋下。
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
3.以下人群不宜多吃红豆薏米粉
红豆薏米粉是受大家喜爱的食疗食品,恰当的食用能给我们带来益处。但是如果吃的不恰当,反而会带来坏处,在选择食用前要分辨清楚自己的体质哦。
1、红豆薏米粉是祛湿气的,体内没有湿气甚至阴虚的患者(这类人一般口干明显、想喝水并且舌苔少)是不宜服用的!
2、红豆薏米粉性凉,对于湿热体质效果更好,体质偏寒的寒湿患者最好不要长期服用(或者将红豆薏米粉中的薏米换用中药房的炒薏米,可减少薏米的寒凉之性)。
3、月经期的女性最好少吃。
4、薏米含有的糖类黏性高,食用过多易出现消化不良,因此消化不太好的人要控制食用量。
5、便秘的患者最好不要大量服用,否则易加重便秘。
6、孕妇在怀孕期间也要慎用,防止引起滑胎等。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红豆薏米粉,以及红豆薏米水汤粥等等,虽然口味很好,制作方便,深受欢迎,但是它只是一种保健食品,并不能当做药物。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医院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健康才会一直与你相伴。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颈性眩晕是怎么回事?
撰稿:张艳徐浩
颈性眩晕定义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颈性眩晕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颈部周围骨骼、肌肉、韧带、椎动脉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如颈部软组织炎症,颈椎失稳,颈椎外伤或颈椎管狭窄等,其中以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症状特点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常在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可伴有脖子发硬、耳鸣、视觉障碍(视物模糊、眼干、眼胀、眼涩)、头颈肩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
检查手段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预防颈性眩晕的小方法
1.多活动颈部,特别是伏案工作年轻人、学生,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可以做“米”字颈椎操,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颈部。
2.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3.天寒时,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4.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应常喝牛奶,晒太阳,必要时服用钙剂。
5.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不倾斜。
颈性眩晕中医特色诊疗
1.推拿手法:
推拿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l)局部调整椎体关节位置手法常用的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龙氏正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韦氏旋转复位法、颈椎旋转微调手法等;(2)整体调整脊柱手法;(3)椎旁或局部软组织放松手法;(4)配合点穴、针灸、牵引等其他物理疗法。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针灸治疗:
针灸为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手段,且疗效肯定。取穴一般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颈夹脊、百会、天柱、风池、阿是穴等。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等症状。
4.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颈型眩晕依托于辨证论治思想,主要证型有:肝风痰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上蒙型、水湿内停型,采用同病异治治疗理念,取得较好疗效。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一方面可直接松解颈部紧张的筋膜、肌肉,降低软组织内的压力,缓解其对椎动脉的压迫;另一方面可破坏颈椎的病理构架,重新恢复其动态平衡状态,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颈椎很重要,保健要做好,从小就注意,长大万事好!
医院·徐浩大夫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