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未必是熬夜引起的,如果是这种情况,
2022-5-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主治痤疮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13/8743253.html一提到失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诗经》里所提到的“辗转反侧”,至少在那种美好期待下,失眠也是幸福的。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失眠却是痛苦的,第二天会有浓浓的黑眼圈。这个黑眼圈并不一定是熬夜引起的,而是因为身体的种种原因导致“夜不能寐”。失眠是一种由于情志因素、饮食内伤或者疾病之后、年迈之后,身体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因素导致心神失养或者心神不安,从而使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且不能消除疲劳,也不能恢复精力和体力,症状较轻的则是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者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寐;如果症状较重的话,往往彻夜不眠。别小看失眠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疾病,但是它的危害却不小,往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伤害,还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等疾病,甚至还有可能诱发中风,所以,对于失眠来说,决不可掉以轻心,而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来改善人体的睡眠状态,往往颇见功力。中医认为,失眠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常常是需要分清虚实的,因为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而病机是虚是实却很明显,所以在辨证中,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虚还是实。毕竟虚实的调理原则是不一样的,中医自古就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不同,调理方法截然不同。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引起失眠的实证病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主要与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和胃气失和这四种因素有关。正所谓,失眠也会导致黑眼圈,如何摆脱失眠的困扰,中医辨证施治自有办法,也有妙招,精通中医辨证,助你摆脱失眠,远离黑眼圈。1.心火偏亢《诗经》里的失眠,是一种相思的失眠,让人有一种心跳的感觉,其实对于病理性的失眠,也一样会有心跳的感觉,而有这种感觉的失眠,大多是心火偏亢的证型。对于失眠这种疾病来说,辨证属于心火偏亢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那么,心火偏亢所致的失眠症,究竟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一般来讲,除了有心跳的感觉(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心悸怔忡),还会有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等主要症状,同时在舌脉方面,会有舌尖红、舌苔薄黄、脉细数等典型特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如果按照中医辨证的方法,就应该以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为治调理原则,可采用朱砂安神丸作为代表方剂。朱砂安神丸主要由“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五味药组成,其中朱砂主要起到重镇安神的作用;而黄连则可以清心泻火,还能除烦降躁;生地黄与当归则能滋阴养血、养阴配阳;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使得全方达到平衡。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除了使用清心泻火、宁心安神的调理攻略之外,还需要学会自我的心理调节,减少让人焦虑的因素,这样才有利更好的调理失眠。2.肝郁化火对于很多失眠的人来说,往往会引发心情不好,这是为何?因为有可能这种人群出现失眠是因为肝郁化火所致的。肝郁化火是失眠的常见证型之一,这种证型最典型的就是情绪上容易急躁易怒,晚上睡不着觉,一睡着就多梦,有时候甚至彻夜难眠。这种睡不着觉的人,会觉得很痛苦,既做不到废寝忘食,又做不到倒头就睡,只能在漫漫长夜盼天明,天亮之后,由于晚上没睡好,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的黑眼圈“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还会出现头晕、头胀,耳鸣、目赤,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整个人的状态都不是很好,在舌脉方面,却有舌质红、舌苔黄,脉弦而数的典型特征。那么,遇到肝郁化火所致的失眠,该如何是好?中医辨证很重要,既然是肝郁化火所致,自然需要清肝泻火、镇心安神。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作为基础方。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等中药组成。其中龙胆草、黄芩、栀子主要起到清肝泻火的作用;而泽泻、木通、车前子则可以通利小便而清热;柴胡重在疏肝解郁,是全方中的点睛之笔;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还能柔肝;甘草既能调和诸药,又能和中益气。3.痰热内扰有很多失眠患者曾这样诉苦道,每天都会感到头重脚轻,而且还头目晕眩的不得了,这是为何?其实与痰邪有关。古人曾有“无痰不作眩”之说,而在失眠的辨证分型中,就有痰热内扰这一类型。那么,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先从主要症状来说,睡不着觉自然是排第一的,头重脚轻、头晕目眩也自然是主要症状,另外,还有胸闷、心烦、恶心想吐、嗳气、口苦等症状,而在舌脉方面,则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特征。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痰热内扰这种失眠了该怎么办?中医自然是要讲究辨证的。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清热化痰、和中安神的。可以用黄连温胆汤作为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由“川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茯苓”等中药组成,其中半夏、陈皮、竹茹主要起到化痰降逆的作用;茯苓则主要起到健脾化痰的妙用;而枳实则能和胃降逆;黄连则重在清心泻火;而甘草却可以益脾和胃,可以阻断脾湿生痰,堪称全方中“最靓的仔”。中医素有“百病多因痰作祟”的说法,所以如果是因为痰热内扰导致的失眠,尤其要注意杜绝痰邪的生成,以免加重失眠的症状。4.胃气失和有很多人晚上睡不着觉,有可能是没吃饱,肚子饿了导致翻来覆去睡不着。但也有脾胃功能不好,导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中医有一句古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在引起失眠的众多原因中,胃气失和却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那么,胃气失和所致的失眠,究竟有一些什么特点呢?一般来说,胃气失和所致的失眠,除了睡不着觉之外,还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胸闷、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偶有大便不爽的情况出现,在舌脉上,常以舌苔腻、脉滑为典型特征。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究竟该如何辨证调理呢?通常来说,当以和胃化滞、宁心安神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以保和丸为代表方剂。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等中药组成,其中山楂和神曲可以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半夏、陈皮、茯苓则起到了降逆和胃的作用;莱菔子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连翘可以散发食滞所致的郁热。人们常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先抓人一个人的胃,尤其对于胃气失和所致的失眠来说,吃饱吃好也是很重要的。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证型是失眠的实证,调理原则也是疏解、清泻、消导为主,这与虚证失眠的调理原则是截然不同的。中医调理疾病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针对每一种疾病都会选择最恰当的调理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失眠,都会如此这般,详细辨证、精准施治。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