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手记心慌胸闷头晕,有强烈的濒死感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点击蓝字这个神奇的~

阿强,事业有成,40多岁已是数家公司的老总,夫妻和睦,令人羡慕不已。可是事业无忧的他近两年却苦恼不已,深感生不如死,旁人却疑惑不解。

他告诉我,两年前的一次聚会上,他目睹患有高血压的朋友猝死在麻将桌旁,遂感生命之脆弱,想到自己也有临界高血压,便惊从心来。从那天起,他害怕自己突然晕倒死亡。

每每难以控制地回想此事,顿感心慌、胸闷、头晕,濒死感曾让医院急诊科就诊,可是医生检查后说他没有病。但是,这种解释仍然无法消除他心中的疑虑,即担心血压过高引起脑溢血。也就从那时起,阿强遍访名医,希望能够查出自己的心脏问题,但收效甚微。

他感觉得了找不到的“病”,情绪消沉,公司业务也无心打理。好友邀请他出门散心,他却常常故意躲避。更为严重的是,他害怕到人少无助的地方,那会让他出现惊恐的感觉,外出时有人陪伴或带了急救药在身上安全感方觉好些。阿强初到心理门诊就请求我救救他,他害怕自己真的“疯”掉。

我对他的遭遇和失控感表示理解,并告诉他,由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貌似可怕,其实无害。我跟他解释,他是惊恐发作,属于情绪问题,而并没有患心脏病。惊恐发作往往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伴随焦虑感和恐惧感,同时出现4种以上以心脏为中心的自主神经症状,常突如其来,反应程度强烈,大多持续5分钟~20分钟。

在商榷治疗方案后,阿强积极配合精神科药物治疗,并定期到心理门诊找我咨询。

随后数月的咨询重点围绕“担心失去自我控制或死去”的想法进行,阿强接受并认同这是焦虑导致的思维障碍。非物扰人,乃心自扰。阿强识别并找到自己的歪曲想法,认清了认知与情绪及回避行为之间的关系,是高估负性事件的可能性,并将躯体感觉作出灾难化解释(如怀疑得心脏病等)从而引发惊恐发作。

我帮助阿强认识到,惊恐发作与场所无关。要改变把特定场所(如空旷场所)当做恐惧的对象,处理“错误”联系,从而改变他认为可能诱发惊恐发作场所的回避行为,降低预期焦虑。

随后,我又继续引导他分析性格特征与惊恐发作之间的关系。阿强坦陈,他幼时胆小、神经质、内向,从记事起父母易怒、令人生畏、爱挑剔和指使自己,自己从小就存在依赖与独立于父母的内心矛盾,这种感觉常让他在做决定和解决人际冲突时无所适从。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强的孤独感和被逼迫感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遇事易自暴自弃。我告诉阿强,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他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感受上,从而使焦虑与躯体症状之间产生恶性循环,导致惊恐发作。

每次咨询门诊后,我都为阿强安排了家庭作业,内省并下次讨论。经过两个月咨询和指导,阿强焦虑症状明显缓解,可以独自外出活动而不需要家人陪伴。

最后一次咨询时,阿强笑着说,他很幸运有个好妻子,热情和蔼、心平气和、不嫌麻烦,对自己生意上帮助很大。妻子现在也能理解和鼓励他,意识到惊恐发作是一种没有躯体疾病的病,不是懒惰,也不是无病呻吟,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睦的家庭关系也减轻了他的病症。

链接:惊恐发作的治疗

目前公认联合精神科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发作效果好。抗抑郁药物(如TCAs、SSRIs、SNRIs、MAOIs)和苯二氮类药物如阿普唑仑、氯硝安定已被证实通过阻断惊恐发作和减轻可能发生的焦虑能够强化暴露治疗。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处理惊恐发作的关键是集中在认知和感觉上,常使用心理教育、认知重建、呼吸控制、放松训练、想象练习、暴露等技术。

编辑:张昊华

校对:刘美琴

汤世明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9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