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拔罐疗法

2016-9-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眩晕,通常也叫头旋眼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轻者如坐舟车,发作的时间短暂,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有时恶心,甚至晕倒。

在古代医书中,眩晕有多种名称,如头眩、掉眩、眩冒、目眩、癫眩等。在现代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疾病、颈椎病等患者。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主要穴区: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

2、主穴意义:百会为诸阳之会,可泻诸阳之气,平降肝火,曲池、合谷清泻阳明,理气降压,太冲可疏肝理气,平肝潜阳,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补脾肝肾。

3、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隔日、隔周亦可。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

4、罐疗程序(常规五步):选穴-留罐-点刺发泡-留罐-起罐

1、辨病归经:调治本病以肝经、胆经及督脉为主。

2、罐疗方案:按疗程调治效果最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综合运用罐疗基本手法、技法。

3、罐疗程序(专业七步):辨病归经-辨证选穴-手法运罐-技法布罐-点刺发泡-适度留罐-规范起罐。

4、随证应用

法一:罐疗本病主要穴区及内关、足三里。另:肝火亢盛加风池、行间,以平肝泻火,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以滋阴潜阳;痰湿壅盛加丰隆、足三里,以健脾化痰;阴阳两虚加关元、肾俞,以调补阴阳;心悸加内关、神门,以宁心安神。

法二:罐疗后颈部、骶部、乳突区、人迎、风池、足三里及腰背部。

1.眩晕者应保持安静,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饮食宜清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2.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工作,要注意保暖。

3.眩晕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者,要经常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控制饮食及血脂,饮食宜清淡,情绪要稳定。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