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头晕头痛头昏沉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

2017-9-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60岁的刘先生近来总是感觉头晕、头昏沉,并且时常伴有耳鸣、健忘。最初刘先生并没有引起注意,认为只是血压控制不良,所以到心血管科就诊,调整了降压治疗方案,并监测血压。

  过了两个月,血压监测的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良好,但是上述症状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乏力、日间思睡的现象,在老伴和儿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到院后,经过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慢性脑供血不足,并确定了治疗方案。刘先生以前并不知道“慢性脑供血不足”这个疾病,也觉得只是头晕、头昏沉,真的需要治疗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研究表明,8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往往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头重为主诉,可伴有视力模糊、四肢无力、健忘、日间思睡、夜间失眠等临床表现,但客观体征较少,头颅CT或MRI检查也很少发现异常。

  慢性脑供血不足由于临床表现轻微,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常常不被重视。但是很少有患者了解慢性脑供血不足却是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塞)、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不及时、早期发现并治疗,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关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首要的是血管因素。血管因素主要包括脑灌注动脉粥样硬化(包括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和狭窄)、弥漫性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玻璃样变。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原因引起大脑供血动脉血管的管径变小或者血管内皮损伤,都会减少大脑的正常供血,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脑灌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等是其传统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能血症、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提出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压过高或过低。第三是血液成分的改变。医学研究证实血粘度增高是大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糖尿病,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粘度增高。

  关于慢性脑供血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改善脑循环、去除危险因素为主,尚缺乏有明确疗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以及多靶点作用,在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一面。结合多年临床观察,本人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以肝肾阴虚,脑髓不足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故治以益肾填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中老年人中是一类发病率高、知晓率低,但后果严重的慢性脑血管疾病,因此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研究表明,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期给予一定的治疗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经常、反复发作头晕、头痛、头昏沉,并伴有健忘、失眠、日间思睡、乏力、肢体麻木的中老年人,请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并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关治疗,以防止或延缓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尤其是伴有颈部及颅内动脉狭窄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更应重视。 

美丽生活,健康人生

欢迎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7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