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已多艰辛,不如幽他一默

2017-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曾有人戏言:文学大家,大都身世坎坷,其作品言辞恳切,诉尽一生艰辛,故能流传千古。此话不假,但启功先生却刚好相反。

▲启功(-),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

书画大师启功享年93岁,众人以为他在世时身体康硕,才能享得如此高龄,却不知他多病缠身,身世更是艰难:一岁丧父,壮年丧妻,并被打成右派;膝下无子,晚年孤守书斋。

这些经历有多么难挨,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照片上那孩童般灿烂的笑容,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老人家的豁达可爱。

启功66岁生辰,自撰墓志铭,内容深刻,却让人忍俊不禁:

《启功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深,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偏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与名,一齐臭。

他的助手曾问先生:“经历了这么多,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他答道:“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他的养生秘诀,就藏在他的乐观里。

1病中自嘲

启功先生说他有“三怕”与“二不怕”。

“三怕”,“怕过生日”、怕沾上“皇家祖荫”(启功是皇族,为雍正九世孙)、怕给自己介绍老伴。

“二不怕”,一不怕病、二不怕死。

一次,他冠心病急性发作,住院后医生就发出了病危通知单。经过抢救,老人好转,便在病床上低声吟诗一首:“填写病单报病危,小车直向病房推。鼻腔氧气徐徐下,脉管糖浆滴滴垂。心测功能粘小饼,胃增消化灌稀糜。遥闻秘语‘还阳’了,游戏人间又一回!”。

这时有一朋友打电话来问病情如何,他回答说:“已经‘鸣呼’了!”朋友不解其意,他接着哈哈大笑说:“只差一丁点儿就‘呜呼’了!”朋友这才听懂,也跟着大笑起来。

启功先生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就是眩晕综合征),发作时眩晕、耳鸣、呕吐,但他却能在苦中取乐,戏作词一首。

《沁园春·美尼尔氏综合征》

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

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2谦恭温和

启功先生曾这样自叙生平:

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他的学生这么说:

他家里有一个柜子,里面摆满了各种玩具,上面还贴了张纸条:“只准看不准动!”。

有一次两个研究生到家里给启功先生交学位论文,启功先生看完后很满意,说:“行了,你们俩任务完成了,给你们一个毛绒玩具吧!”就给他们一人一个玩具。

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师生们尊称他为“博导”。他笑着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启功先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说到“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

他曾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如今老先生已驾鹤西去,他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的还有他的幽默,数篇打油诗令人连连称绝,虽是戏言,却透漏着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死的淡然。

很多人渴望长寿,想要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不知停下步子来享受生命。若都如启功老先生一般乐观豁达,哪儿还会有悲悲切切的惨淡光景?

人生已多艰辛,不如幽他一默!看淡了,就无所畏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顺风顺水。但如果我们的心里一直装着挫折和困难,就没有地方装下快乐和幸福了。

传递这篇文章,告诉更多的朋友,把心放宽一点,用乐观豁达过滤掉烦恼和忧愁,只留下幸福快乐。争取做一个笑看人生风雨的幽默智者。

点击“阅读原文”,







































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皮肤病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7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