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综合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关节功能紊乱、错位)或外伤所致的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病因:

颈椎退变(由于钩椎关节、上关节突以及横突孔的骨质增生或突出的椎间盘)或者急性损伤,导致椎动脉受压变狭窄,或颈椎不稳(关节错位)可对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构成机械刺激,激惹颈交感神经使椎动脉血管收缩,造成椎—基底动脉缺血而产生眩晕。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为4段,第1段为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的部分,其后方为C7横突、C7、C8脊神经的前支、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第2段为C6横突孔上升至C2横突孔下口,此段动脉的内侧紧邻钩椎关节,后外侧为关节突关节,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第3段为C2横突孔下口到枕骨大孔处,此段弯曲较多。第4段即颅内段,两侧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其上有脑桥支支配前庭神经核及支配迷路的内听动脉。

病理:

椎动脉性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第6颈椎以上(颈4~5和颈5~6),水平的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质增生或椎体半脱位,这些改变可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另外当环枕、环枢关节错位(环椎倾仰或枕环、环枢关节旋转及环椎侧摆式错位),或颈椎间盘发生变性而椎间隙狭窄时,可使椎动脉偏移或扭曲而妨碍血液循环,再者环椎钩环畸形压迫椎动脉,这些情况都可以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阻断一侧的椎动脉,常未引起显著眩晕。推测一般情况下单侧椎动脉阻断后对侧椎动脉常可代偿。当对侧椎动脉代偿不足时,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是椎动脉狭窄与颈椎局部关节失稳刺激了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结果。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理,是指颈椎退行性改变、后关节增生及颈椎椎体错位,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症状。如第C2、3横突前移错位时,损害颈上交感神经节时,多伴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复杂症状。有研究发现钩椎关节囊、颈椎小关节、颈椎后纵韧带、颈椎间盘纤维环后部以及椎动脉均有交感神经的分布,一些颈神经通过节后纤维交通支与颈上神经节相连。颈椎不稳(关节错位)引起局部异常的机械性刺激和椎间关节创伤性的炎症刺激影响了分布于钩椎关节囊、颈椎小关节、颈椎后纵韧带等结构内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颅内血管收缩而引起短暂的缺血,表现为眼缺血引起视物模糊,耳蜗缺血引起耳鸣,脑缺血引起头疼头晕。

病症:

颈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多数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诊断要点:

(注意与心脑血管性眩晕、内分泌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鉴别)

(1)颈性眩晕伴有枕颈神经痛,并颈部疆痛

(2)触诊C1-2横突有偏歪,及下段颈椎存在旋转和侧摆式错位,并伴有椎旁压痛明显

(3)X线检查:正位片上可见棘突偏歪,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

侧位片上颈椎生理弯曲变浅或消失,椎体排列异常,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的前后缘有异样增生,纵韧带钙化。

斜位片,颈椎钩椎关节骨刺突向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部分病例可见小关节半错位。

张口位显示环齿间隙左右不对等

动力侧位X线片(过伸过屈位)检查颈椎角度改变>11°或椎体水平移位>3.0mm,为颈椎椎体失稳

(4)椎动脉造影检查

治疗:

1:手法复位:纠正椎体的偏歪,及椎体前后滑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

2:牵引:拉宽椎间隙,解除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刺激和压迫

3:推拿手法:分解粘连,解除血管和肌肉的痉挛

4:理疗:(电脑中频、微波、超声波、磁疗或红外线)局部治疗,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水肿的消退,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扫描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6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