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这才是头晕的真相

20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专供非心血管专业人士阅读,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知识!

汪芳心语

心态决定态度和状态。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好运和正能量就会常在。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很感谢这些年给了我出国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虽说是带着问题和学习的心,但是每次会议结束后我都会争取抽点时间出去逛逛,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当然,这种心情难免会在惬意中夹杂着焦躁,尚无法跟心无旁骛的驴友相提并论。所以走马观花下来,也只饱了眼福而未得真传,不过于我已是莫大的荣幸。

上周去意大利罗马参加欧洲心脏病学年会,多个国家、场专家会议让人目不暇接,委实一场华丽的学术盛宴!

回国前接了一个越洋电话,是一个做保险的朋友,聊着北京“秋老虎”的炙烤闷热,又谈到了医学和常见病。朋友说他最近业务繁忙紧张,经常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的情形,很是担心。

我们俩探讨了一会,嘱托他无需太担心,医院瞧瞧。听着朋友略显紧张的谈话,医院的时候工作量常常爆满,也有过交班时突然晕倒在地的情形,当时觉得可能就是“累着了”。不过再来审视我会更加谨慎,因为晕厥可以是神经反射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疾病的,有些休息一下就好了,而有些则意味着更大的问题“深藏不漏”。

晕厥:可怕也不可怕?!

晕厥,属于“晕”中较重的一种,不像一般的头晕只是“昏昏沉沉”,晕厥往往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通俗的说就是“晕倒、昏迷”。

晕厥在临床上不被当成独立的“疾病”看待,仅仅是一种临床症状。但是晕厥的发生发展异常复杂,且在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中都能觅见踪影。

研究显示,晕厥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大约为三分之一,几乎每一个成年人即使未发生过晕厥,也都会有晕厥前期的经历。如前文所述我年轻的时候就有过多次“眼前一黑”和“头晕目眩”的经历,当时怀疑自己是不是贫血了,结果所有的检查顺下来证明一切正常。

当然,很多晕厥只是一过性的,只要适当休息就能很快恢复。但是有的晕厥则是某些重大疾病的征兆,比如心源性晕厥——由于心排出量突然降低引起的脑缺血而诱发晕厥。临床上该病死亡率很高,研究显示80%以上的由晕厥直接导致的猝死都要归罪于心源性晕厥。而在心源性晕厥导致的猝死当中,又有超过8成为冠心病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

别担心,这些晕厥只是一过性的!

一过性的晕厥多数是良性的,好好休息就会很快复原。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隔三差五晕厥,医院检查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比较常见的如“血管迷走性晕厥”:神经因素使血管张力和血管压力发生变化,身体对这些触发因素过度反应后指挥人体“晕过去”。

导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包括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精神压力巨大、过度用力等。这么说可能觉得太笼统,举两个例子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大概两周之前,新闻报道称陕西省有两位中年妇女因为吵架时间太长而晕倒在地,其中一位口吐白沫、小便失禁。大热的天“用生命吵架”显然不可取,也正因为天气炎热、体力透支及呼吸性碱中毒导致大脑缺氧而晕厥。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报道,有位体格丰满的俄罗斯姑娘来中国旅游,她穿上了传统的中国旗袍,结果在跟朋友聊天时突然晕倒。紧急拨打,救护人员到场后只做了一样动作,她就慢慢苏醒了:解开了高衣领的三个纽扣!原来这是颈动脉窦受压后导致的晕厥!

这些没有生命危险的晕厥大都有着类似的外在表现:面部苍白、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等,对晕厥前后的记忆较为清晰。是不是跟中暑有点像呢?而现在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大家可千万别着了道,还是按部就班好好过平淡的日子吧。

心源性晕厥——让人恐惧的晕厥

有些晕厥切不可疏忽大意,比如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发的心源性晕厥。不同心脏疾患导致的发病情况差别很大,比如急性心脏排出受阻、心律失常、肺血流受阻和先心病等,但是一经发作后果不可估量,由此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

辨别心源性晕厥,请牢记以下三点:

1.先兆症状:患者在发生晕厥前可出现乏力,心慌气短,耳鸣,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等。

2.“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晕厥发作过后,轻者发作一小会就会自动苏醒,重者则要数分钟,如果伴有痉挛者意识恢复时间可达几十分钟。当然还有“一晕不起”的情况!

3.心肌病变及其他:初步听诊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是否有心脏本身的问题,如同机器零件损坏。多见于心肌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肌病变;瓣膜损害亦常见: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等;年轻人更要







































白癜风最好的外用药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jc/6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