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眩晕的诊疗现状之所见莒县中医医
2019-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眩晕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又是疑难病症,还有很多未知数,长期以来困扰着患者,也困扰着医生。眩晕是一个很大的疾病群,年患病率在5%左右,据此推算全国13亿人口中约有万人,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一般人群中的终生累积患病率达10%。因此,认真对待眩晕,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我国眩晕医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眩晕医学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眩晕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辩证论治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医进入中国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中国医疗的主流力量。中西医对眩晕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医疗的实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各个学科对各种疾病的诊疗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如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带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发展。
然而,对眩晕的诊疗则相对滞后,突显了2大问题:
一是大量的眩晕病人就诊后得不到明确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过去看病的少,原因是看不起病,大部分眩晕疾病又属周围性眩晕,而不是致命性疾病。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医保政策的实施,加之我国又是人口集中的大国,致使眩晕性疾病的就诊率大大提高。医院集中了大量的眩晕患者,已经到了认真对待和解决问题的时期。而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并不突出。
二是与发达国家存在有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病人少,医院多、医生多,对重点病、医院可通过专门的诊疗小组进行诊疗与意见交流,比较好地达到了规范化诊疗。多年来对各种眩晕疾病的诊疗规范均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并得以推广,我们在这方面尚存在明显差距。
从学科的角度看眩晕
眩晕涉及多个学科,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老年病科、骨科等较为多见,以周围性眩晕疾病居多(占70%左右),但都不是各学科重视的主流性疾病,长期以来被边缘化,医院和医生的足够重视。耳性眩晕病人最为多见,但由于耳鼻咽喉医院是一个以手术为主的科室,医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手术,也能体现价值,对复杂的眩晕疾病投入的人力和精力远远不够。再次很多病人不知道耳朵还能引起眩晕,通常不到耳鼻喉科看病,首先想到大脑出了什么问题,而首先到神经内科就诊,因此神经内科拥有大量的眩晕病人。当发生有与身体位置变化有关的眩晕时,首先想到是颈椎病,而大多会到骨科,及一些中医特色科室就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行颈椎影像学检查,其中80%的人其颈椎可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很自然地被认为其眩晕是由颈椎病所引起。
现在还有很多眩晕病其发病机理不清楚,缺乏新的发现和突破,仍然靠症状诊断,治疗上缺少针对性措施。要开展结合临床的科学研究,把诊断不清的眩晕争取有所突破,或者在实践中找到良好的治疗方法,包括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BPPV这一高发病率的眩晕群体,达到精确化的诊断和复位,研究如何降低复发率。建立眩晕平台的大数据,第一步先进行规范化诊断治疗,统一纳入信息平台。加强眩晕外科的研究,梅尼埃病的半规管阻塞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普及眩晕医学知识
要给广大群众普及眩晕医学知识,要知道什么叫耳石症,什么是梅尼埃病,我们的专家要多讲座,尤其要利用新闻媒体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本文大部分文字来源:医院,年第4卷第1期,耳鼻喉科(张俊军)整理修改。
(医院宣传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