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瞬间,我也曾生无可恋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畅游经海》勤奋的刘小朵作品
我这么元气十足活力无限的少女竟然想着去死?实在接受不了。但慢慢地,我接纳了它。当它在门外火急火燎地敲门时,我从容地迎接它,粗茶淡饭招待它,再平静送它离去,就像和老朋友相处。有一瞬间,我也曾生无可恋
by曲玮玮
有人问我有时生无可恋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词,几乎在每个人脑中存在过。
区别是,它存在于电光石火的瞬间,还是凝固的执念。
站在金字塔顶端一夜爆红或大量攫取财富的人,会有一个贪溺的瞬间,视眼前一切为空虚的泡沫。
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生活的人,也在某个时刻握着地铁扶手发呆,巨大的恍惚感袭来,不知每天重复循规蹈矩的一切为了什么。
那些逃离舒适圈夜以继日熬红了眼去创业去奋斗的人,在想不出新项目的方向又深陷财务危机的时刻,握着发烫的咖啡杯,也会有「活着真没意思我这么拼到底为了什么」的想法。
也跟很多朋友聊过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不想活了」的经历。
人之常情。
因为我们想探寻人生的意义。
无论你处在人生之巅还是跌落到谷底,你在纵情享乐还是禁欲苦行,你都免不了对眼前的一切产生出「怀疑」——我这样做归根结底有何意义?
当无法得到反馈时,或许就会有恍惚感出现。
但生无可恋和想自杀是两个概念。
毕竟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会被生活的琐事迅速埋没,你又要马不停蹄地赶ddl,忙着做饭喂奶。况且等你又闲下来,吃着香喷喷的披萨饼或者酱鸭脖时,你会想,靠,活着多好,傻子才去死。
所以大多数「生无可恋」只是片刻冲动。
而且我们也不敢死,对于没有患过抑郁症的常人来说,死是一项成本巨大的动作,要鼓起勇气行动,要面面俱到考虑身后事,要调动全身肾上素,要忍受挣扎的痛苦,承受失败之后半死不活的风险,太他妈麻烦了。
普通人会马上调整好心态,又热热闹闹投奔生活中去,陶醉地啃着鸭脖子忘记擦嘴。只有少数心态不健康或者执行力太强的人,会把冲动变成实践。
为什么要阻止自杀的人?有人说,「他们上厕所没带纸,却一时冲动把墙上的蒙娜丽莎真迹撕下来擦屁股。」当然要避免惨剧的发生。
别对有这种想法太自责。你要知道,现实中最可怕的,不是经常表露消极情绪的人,而是那些永远热血贲张兴高采烈的人。那些二十四小时保持活力的人,要么早早被鸡汤荼毒了全身成为麻木的纸片,要么只是一戳就破的空皮囊。
也收到过些同龄人的私信,他们向我倾诉对生活无望的感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都免不了面对两种情绪——对生活的无力,对未来的恐惧。
与心理预期存在落差。你以为课堂会生动有趣,会学习各个领域广博又艰深的知识,以为社团活动能拓展各种兴趣,广交朋友。真相却并不如你所想。专业不是你感兴趣的,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又迫在眉睫。没有真正的导师和前辈经验可以讨教,茫然四顾,小路交叉的旅程里,只有你自己。
这个时候,与其沉湎于负面情绪之中,不如咬牙做出一点改变,去打破生活的这滩死寂。至于方法论已不用多说,最好的方法或许是用心培养一个新领域的志趣,让生活重新「动荡」起来,然后找到新的平衡点。
试试看吧。
我当然也有消极的体验。大一暑假,室友都回家了,我在将近四十度的天气里发着烧,躺在床上面对天花板发呆。天花板剥落了一大块,还有只苍蝇在上面爬来爬去。我长叹一声,开始哀怜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绩点又不高,继续读研学习恐怕已是不可能。写小说这边,三番五次被退稿,连基本功都打不好,不知何时能真正混出头成为「作家」。除了写东西,我好像也不会做任何事,可能折腾到最后,连养活自己的底线都没有。
这样想着,又盯着天花板,一阵眩晕之际突然生无可恋。
第一次产生「不想活了」的情绪之后,我恶狠狠地鄙视了自己,把这一刻写在记忆的耻辱柱上。我这么元气十足活力无限的少女竟然想着去死?实在接受不了。
但慢慢地,我接纳了它。当它在门外火急火燎地敲门时,我从容地迎接它,粗茶淡饭招待它,再平静送它离去,就像和老朋友相处。
生活的常态,就是有悬崖,有霞光,有壮阔的万丈瀑布,也有泥泞无趣的山谷。绝望的情绪也会像轻飘飘的羽毛无声无息降临。
但你只需要随它来,任它去。作者介绍:
曲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