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其发病特点系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而诱发的短暂眩晕,持续时间常小于1分钟,具有自限性。BPPV发病高峰年龄是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较为常见。

BPPV的临床特征:①潜伏期:头位变化1~4秒后才出现眩晕;②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③短暂性:眩晕症状1分钟内自行减轻;④转换性:头部回到原来的诱发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⑤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⑥无耳蜗损害症状,前庭功能检查正常;⑦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半规管的生理解剖结构,BPPV可分为后半规管(Posteriorsemicircularcanal,PSC)BPPV、水平半规管(Horizontalsemicircularcanal,HSC)BPPV、上半规管(Superiorsemicircularcanal,SSC)BPPV和混合型BPPV。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水平半规管BPPV次之,上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较少见。按照发病机制学说可分为管石症和嵴帽结石症。70%以上的BPPV患者在体格检查时通过特殊手法可诱发出位置性眼震,通过观察变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及Rollmaneuver试验)时所呈现出的眼震特点可以对BPPV进行定侧和分型。

Dix-Hallpike试验: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的常用方法。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呈30°夹角。

Rollmaneuver试验:是确定水平半规管BPPV的常用方法。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在检查者的帮助下迅速取平卧位,颈屈30°,继之头向左或右侧转90°。

后半规管BPPV诊断标准: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3~5秒,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秒,眼震呈垂直快相向地性,逆时针旋转,有疲劳性;②常见的诱发体位为起、卧位;③Dix-Hallpike试验阳性:在45°悬头位于眼球上象限出现垂直成分的眼震,右侧位出现逆时针旋转性眼震为右后半规管BPPV,左侧位出现顺时针旋转性眼震为左后半规管BPPV;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

水平半规管BPPV诊断标准: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小于3秒,持续时间通常30~60秒,眼震呈水平向地性,无疲劳性;②常见的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转头;③rollmaneuver试验阳性:出现双侧向地性眼震为水平半规管管石症,以强烈眼震侧为患侧;出现双侧背地性眼震为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以弱眼震侧为患侧。管石症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时间<1分钟;嵴帽结石症眼震无潜伏期,持续时间多≥1分钟。

上半规管BPPV诊断标准: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5~10秒,眼震呈垂直快相离地性,顺时针旋转,有疲劳性;②常见的诱发体位为起、卧位;③Dix-Hallpike试验阳性:在45°悬头位于眼球下象限出现垂直成分的眼震,左侧位出现逆时针方向旋转性眼震为右上半规管BPPV,右侧位出现顺时针旋转性眼震为左上半规管BPPV;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

混合型BPPV诊断标准: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5~10秒,持续时间通常5~30秒,眼震呈垂直向地性,有疲劳性;②常见的诱发体位为起、卧位;③Dix-Hallpike试验阳性,Rollmaneuver试验阳性。









































治白癜风的办法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y/4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