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眩晕叫耳石症别怕,我们帮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坐起时以及晚上睡觉躺时,或者在半夜向一侧翻身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有的时候甚至只是做抬头、低头的动作也会诱发眩晕。专家提醒: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莫乱投医,十有八九是由“耳石症”所引起,那么什么是耳石症呢?
1、什么是“耳石症”?——术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50%~60%)。“良性”是用来与导致眩晕的颅内肿瘤区分而言的;“发作性”,而非持续性,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且必备的特征;“位置性”是指症状的出现与头位的变动存在特别的关联;“眩晕”是指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
——BPPV的历史:年RobertBarany首次提出“位置性眩晕”的概念,年Dix和Hallpike将之命名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RobertBarany(-)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学家。年因为对于内耳前庭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耳石症”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是由内耳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所致。85%~90%的异位耳石发生于后半规管,5%~15%见于水平半规管。
3、“耳石症”有什么临床特点?*症状篇*
——发作性眩晕出现于头位变动过程中;
——眩晕出现有数秒的潜伏期,持续1min之内,表现为“由弱渐强—再逐渐弱”;
——重复头位变动时眩晕强度减弱或消失;
——无耳蜗受损症状,如听力丧失、耳鸣或耳部闷胀感;
——除了眩晕,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体征篇*
——Dix-Hallpike或Rolltest检查诱发出眩晕和眼震,头位变动与眩晕发作及眼震之间存在5~20s的潜伏期,诱发的眩晕和眼震一般持续1min之内、表现为“由弱渐强—再逐渐弱”;患者由卧位坐起时,常出现“反向眼震”。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下图示Dix-Hallpike试验用于诊断右后半规管BPPV
A:被检者正坐于检查床B:头向右侧转45°C:被检者由坐位快速至仰卧位,头悬于检查床下20°(与水平面夹角),观察有无眩晕及眼震。
下图示仰卧位Rolltest用于诊断水平半规管BPPV
(A):被检者仰卧,分别向两侧转头90°,向地性眼震提示为“管结石型”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强的一侧为受累耳。
(B):被检者仰卧,分别向两侧转头90°,背地性眼震提示为“嵴帽结石型”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弱的一侧为受累耳。
4、“耳石症”的治疗——等待自发缓解:BPPV被认为是自限性疾病,患者当然可以选择等待,常需1~2个月症状减轻或消失。如果你有足够耐心,那么给你一些日常生活的建议(晚上睡觉时用2个或更多枕头、避免患侧卧位;早上起床宜缓慢并在床边坐1min;避免弯腰拾物、伸头;看牙科医生、美容院洗头、参加体育运动等要小心翼翼。)由于BPPV可以持续长达2个月之久,因此医生建议尽早积极治疗。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首推,平均治疗反应率为81%versus口服药物或不治疗37%。
下图示Epley手法用于右后半规管BPPV复位
下图示Barbecue手法用于向地性水平半规管BPPV复位
下图示Brandt-Daroff习服法适用于患者手法复位失败或不能耐受手法复位时(不用考虑哪个半规管BPPV)
5、与颈性眩晕鉴别在日常诊疗中,眩晕常常被拘泥于几个本来认识就模糊的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或笼统称之为“眩晕综合征”。
下图示BPPV与颈性眩晕的鉴别
中国神经时讯整理来源:浙江一院神经内科北京的白癜风那好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