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经方,不出五剂,眩晕随手而愈

2019-12-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病机也有脾虚、肾虚、湿邪、肝寒等等,本文选取经方治疗不同病因病机导致的眩晕,方证合拍,立竿见影,不出五剂药随手而愈,供大家学习。(编辑/青立)

仲景方药治眩晕之验案六则

作者/魏传余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眩晕论述颇多,所列方药亦有不少。笔者临证时,常用仲景方药治疗各类眩晕,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列举验案如下:

案1·术附汤案(低血压)

患者蒋某,男,55岁。初诊时间:年6月20日。

眩晕2月,屡治无效。血压10.7Kp/6.7Kp(80/50mmHg)西医诊为“低血压”转请中医治疗。

证见面色?白,畏寒肢凉,呕吐清涎,胸闷脘痞,食欲不佳,(每日仅食粮食~克)大便稀溏,每日3~4次,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厚,脉沉细而弱。此为脾肾阳虚,清阳不升之证。治以温脾补肾,健运中阳。

予术附汤加味,药用:白术18克,茯苓18克,附片30克(先熬),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

服此方3剂,年6月26日复诊:自述眩晕减轻,食欲增强。每日可食~克。大便溏,每日1~2次。舌淡苔薄白。前方去半夏,加白蔻仁6克(后下)。服此方3剂,眩晕及其余症状全部消失,血压升高正常范围(/74mmHg)病告痊愈。

按语:此案有呕吐清涎,胸闷脘痞,食少便溏等脾阳不足证,更兼畏寒肢冷,故诊为脾肾阳虚。根据《金匮·中风历节》附《近效方》术附汤所言:“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施以术附汤而获痊愈,证明了术附汤治眩的疗效。

案2·真武汤案(内耳眩晕)

患者杨某,男,53岁。干部。初诊时间:年5月3日。

眩晕反复发作10年,近日又复发。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经治疗无效,来我处就诊。

证见形体肥胖,面目虚浮,倦怠乏力,动则昏晕欲倒,心悸呕恶,肢冷肤润,舌质淡而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此为阳虚水泛挟饮邪上逆之证。治以温阳利水,化饮降逆,予真武汤加减。

药用:附片(先熬)12克,茯苓18克,白术15克,半夏(姜制)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泽泻16克。

服此方2剂,晕减呕止。前方去半夏,加补骨脂30克,黄芪30克。服此方3剂诸症消失。

按语:此案以晕、呕、悸、肿、肢冷、脉沉细舌质淡嫩苔白滑为主要脉证。其中浮肿(或水肿)兼肢冷、脉沉细及舌质淡嫩,苔白滑等为确定阳虚水泛的主要依据。

笔者根据这一辨证结果,遵循《伤寒论》第24条“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之论,选用真武汤治疗,因辨证准确,选方恰当,故能获得痊愈。

案3·泽泻汤案(内耳眩晕)

患者刘某,男,47岁,干部。初诊日期:年6月5日。

素有内耳眩晕症,近因工作繁忙眩晕又发。其证:头晕目眩,卧床不起,目闭不开。目开则晕甚,耳鸣,食少呕恶,大便溏泄。舌质正常,苔白腻,脉濡缓。此为脾虚湿阻,清阳不升之证。治以健脾利湿。方用泽泻汤加味。

泽泻3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半夏10克。

服此方4剂诸症皆除。

按语:此案全系一派脾虚湿阻,蒙闭清阳之证。与前症相比,虽同属内耳眩晕,因无肢冷、脉沉细,舌淡嫩等阳虚证,故不用真武。同时,又根据《金匮·痰饮病》篇关于:“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之论,选用泽泻汤,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4·桂技加龙牡汤案(不育)

患者文某,男,31岁。工人。初诊时间,年5月6日。

自述遗精眩晕6年,近日加剧,因少年误犯手淫,6年前开始梦中遗精,夜寐不安,次日则头晕目眩,遇劳则头晕目眩加剧,甚则步态不稳。另兼头晕耳鸣,早泄,结婚已5年未育。舌质正常,脉细弱。此为阴阳两虚,阴不内守,阳失固摄之证。宜以调和阴阳,固涩潜镇。方用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药用:桂枝10克,龙骨25克,牡蛎25克,金樱子18克,枸杞18克,天麻10克,大枣10克。

服前方8剂眩晕停止,早泄消失。一年后其妻顺产一男婴。

按语:此案有遗精眩晕,更兼耳鸣早泄等肾精衰少,肾阳不足等证,与《金匮·血痹虚劳》第8条所言,颇相近似。该条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此案虽无“少腹弦急,阴头寒”等证,然而,其早泄不育之病机,也与《金匮·血痹虚劳》所言者相同。二者均由精液损耗太过,阴损及阳所致,故予桂枝加龙牡汤加味而获得较好效果。

案5·吴茱萸汤案(神经性头痛)

患者易某,女,61岁,居民。初诊时间:年4月25日。

自述夙有神经性头痛,近因受凉而复发。其证:头目眩晕,巅顶疼痛,脘闷恶心,呕吐涎沫,口淡溲清,舌苔薄白而润,脉细沉弦。此系肝寒胃虚,挟浊阴上逆之证。治以温肝降逆和胃,方用吴茱萸汤加减。

药用:吴茱萸6克,泡参18克,茯苓18克,姜半夏10克,生姜10克,蜀椒3克,服此方2剂,诸症悉除。

按语:吴茱萸汤在仲景书中共出现5次。除:《伤寒论》“阳明篇”、“少阴篇”、“厥阴篇”各1次,《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2次。其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茱萸汤)主之”,分别在《伤寒》和《金匮》中重复出现。在吴茱萸汤的上述5次应用中,均无治疗眩晕之论述,但是,据笔者临床所见,眩晕与头痛往往并见。此案眩晕呕逆,头痛,吐涎沫,证属肝寒胃虚,其病机与吴茱萸汤证相等,故予吴茱萸汤而获得痊愈。

案6·小柴胡汤案(感冒)

患者戴某,女,45岁。初诊时间:年3月10日。

3天前因受凉发病,证见头目眩晕,往来寒热,心烦欲呕,口苦咽干,夜寐不安,心悸汗出。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此为邪犯少阳,热郁痰滞之证。予小柴胡汤加减。

药用:柴胡12克,半夏曲12克,黄芩12克,太子参15克,生龙齿30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服此方2剂诸症皆愈。

按语:此案有口苦咽干眩晕及往来寒热胸胁苦闷诸疾,其脉弦细。符合《伤寒论》第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所言,故投予小柴胡汤而获痊愈。

推荐阅读

金匮痰饮三方治内耳眩晕症

江尔逊从历代医家之论说眩晕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年第12卷第3期,作者/魏传余。编辑/青立。校对/杨叶蓓蕾、郑宇。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tg

linglan.







































德国强力白蚀消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y/10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