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要的答案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上周五发了一封给老妈的信,点赞者众,留言者众,只言片语,让我感动。很多人让我今天一定要写一下我老妈看到那封信后的反应,你们肯定以为我回家后我们家上演了年度情感大戏:母女半月传。。。
此时音乐响起:
爱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
如果能将你拥有,我会忍住不让眼泪流。。。。
。。。。
但其实呢,她就回了我一句话:明早吃馒头行吗?
平时都是吃包子,表白后改馒头了,我去。。。。
不过大多数的朋友都很有触动,看了信后也希望和我一样学点儿中医照顾家人。。。这就是我特别想要看到的,如果从此以后,可以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中医、学习中医,让中医惠及更多的老百姓,那比我自己当了大医生,都更值得骄傲。
留言中你们普遍提及了两个问题:一是我治疗我妈妈的一些具体医治方法,二是自学中医的经历。我今天就一一答复,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借鉴和帮助。
首先,讲讲我是怎么给我妈治疗眩晕症的。她的眩晕问题,从中年以后就开始有了,不定期的发作,或者劳累以后发作,一晕就晕十多天。症状就是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会恶心,有呕吐感,吃不下东西,脸色蜡黄,精神萎靡。
我学习中医后判断她是由于脾湿引起的肝气不升,肺气不降而导致的眩晕(眩晕有很多种,一定要先辨证)。她的舌苔白腻,很厚,另外身体下肢常年浮肿,也是有水湿的一个表现。彼时我因为没有学习中医汤药,先学习的针灸,所以用针灸给她治疗。由于我的针法很烂,不敢用针,因此所有用针的地方我都改用穴位按摩,效果虽不如针来得快,但是也不错。
具体操作为:每次头晕发作时,先按摩脚背肝经的行间穴到太冲穴那一段经络,穴位的位置你们可以百度。大概就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往脚背方向,5厘米的长度。因为行间穴和太冲穴都是肝经的要穴,都有治疗眩晕的作用,所以顺着这个方向按摩,对疏肝解郁,生发肝气非常有用。
对于所有肝气不舒的人来说,按摩这段经络时都会很疼,但是越疼就说明肝气郁结得越厉害,越是要把郁结揉开,等到什么时候揉的不疼了,就说明肝气舒畅了。我每次按摩的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按摩完脚丫子,我再接着按手上肺经的穴位:太渊穴。这个穴位是肺经的原穴,因为肺朝百脉,而脉气又大会于此,所以得名叫太渊。按揉这个穴位15分钟,可以有效的降肺气。
这两个手法加在一起,其实就是利用外力作用于穴位来推动身体的圆圈:
这个医理和黄元御先生用汤药作用于身体,推动人体的圆圈转动其实是一样的。
为了让我妈的头脑清醒的更快些,我还会再加上艾灸头顶百会穴。百会穴是督脉的要穴,可以治疗很多头脑方面的病症,比如:眩晕、高血压引起的头疼、健忘和失眠等。这个穴位你们也可以百度一下,很好找。
一般这三步搞下来,老妈的眩晕就会好多了。但是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天做完后效果很好,可以清醒一天,但是到了第二天,就又晕了。追其原因,还是因为脾湿为根本,而这个办法并没有除根儿。
用针灸法治疗脾湿引起的眩晕,一定有根治的办法,只是以我当时的水平,实在到不了这个层次,所以非常苦恼。再加上每次这样操作一遍差不多都要一个多小时,我妈担心我总是请假在单位影响不好,所以就不让我弄了,还是自己医院输液。
这就让我坚定了一定要学习中医汤药的决心。学习了汤药后,我发现很多药方都可以除湿,我也先后都给我妈尝试过,确实每年眩晕的次数少多了,但还是有。我后来判断是和她下肢水肿有关,而且下肢的水湿很难短期代谢掉,毕竟她的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多年。
直到后来我在《黄元御药解》里看到了:防己黄芪汤。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风湿寒引起的关节肿痛,和膝踝水肿。用了以后效果好极了,也就是10服,我妈的腿关节和脚踝的肿痛基本就全部消失了(具体参见上周三的文章)。但是右腿仍然比左腿粗一些,不知道能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身将水湿慢慢代谢掉。我目前还在观察中,但至少她的腿不再疼痛了,沉重感也消失了很多。
上次你们很多人都问我,她的静脉曲张是怎么推拿好的。其实我也没有任何什么特别的手法,用南京话来说,就是硬(en)搓。
具体方向就是从脚踝往大腿方向搓。我的想法是,通过按摩让水湿朝身体中部转移,然后通过尿液或者汗液把湿排泄掉。如果反过来朝着脚部按摩,那水湿移到脚底就更代谢不掉了。
而静脉曲张是因为经络有淤血才造成的,往大腿方向推拿,也可以让淤血往身体的中部走,反正不能往脚底淤积。
上图就是我按摩的方向,遇到静脉血栓比较厉害的地方,就反复揉搓。刚开始揉的时候,有瘀血的地方又硬又疼,老妈疼的根本不让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有瘀血的肌肉开始慢慢变得柔软起来,直到后来“小蚯蚓”完全消失,腿再按上去就一点儿都不疼了。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大概要2-3个月,所以你们在按摩之前一定做好心理准备,急于求成的就算了,免得大人小孩儿失望。
我特别在图中标出了一个穴位,就是委中穴。这是膀胱经的要穴,作用就是专治腰背疼痛。所谓“腰背委中求”。所以如果你们的家人经常感到腰背疼痛,可以常常按揉委中,或者急性扭腰,按揉这个穴位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因为冬季要藏,所以不适宜按摩,而且露出腿来在冬季也很容易受凉。最好的按摩时节应该是春夏,这时候天气比较暖和了,人体又在生发的状态,很适宜做按摩治疗。
好了,我是怎么治我妈的,基本已经交待完毕。下面,咱们就来聊聊我学中医的经历和感受。
首先,中医并不难,什么人都可以学,古时候只要是个读书人,能看得懂医书上的字儿,就可以给人治病了,所以千万别把中医想得太玄。但是由于中医不是科学是哲学,因此它又有点儿形而上学的东西在里面,让你感觉不是那么好把握。因此学习中医,你常会经历这样的感受:哦,原来是这样啊!可是,为什么是这样呢?怎么那样也行呢!为什么这样那样都不行呢?哎呀,到底是哪样才行嘛?!
有这种疑问特别特别正常,所以我建议学中医,一定从阴阳、五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这样,你才能扎实的一步步走下去,否则很容易到了一个层次就再也无法深入了。我最先看的书是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那两本书,从里面学习了经络和穴位的很多知识,非常实用。尤其是小儿按摩部分,关于退烧、咳嗽,我都给我女儿试过,可以说百试百灵。强烈建议那些经常问我如何治疗小儿疾病的家长选用。除此之外,我的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和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这两本书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带在身边,经常翻看,每看一遍感受都不相同。如果你古文看不下去,你也可以选择看中医药大学的教科书《中医基础知识》。
总之,搞清楚脏腑的功能和彼此之间的生克关系,是学好中医的必要条件。期间或许枯燥,或许进度缓慢,但如果有天你突然领悟到阴阳虚实的含义之后,你真的会被自己爽到,这种感觉,男人根本给不了你。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直接学习经方,这个方法我本人并不推荐。虽然在短期内,你会感觉一下子手握了一百多种方子,可以对证治病了。但因为你不懂方子的内涵、作用和医理,所以你即使治好了对方的病,也很难讲清楚他到底得了什么病,是哪个脏腑、经络的问题,应该怎样防治。病机不清,会让病人对你失去信任感,也会让你在治病的过程中,面对一些不能对证的情况无从下手。
经方好比是一套有效的拳法,确实可以招招见效,但是若没有深厚的内功作为基础,即使是好拳法,也使不出应有的力道。但是我还是很推荐黄煌教授的《中医十大类方》和《经方使用手册》这两本书,我觉得自学中医的朋友都可以人手一本,确实非常有用。不管中医学到哪个程度,在治病时,这两本书都可以作为参考,或者直接使用,里面方病人的关系,黄教授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一般不会用错。
但我还是那个观点,若没有中医基础,就算是拿着黄教授的这两本书,也用不神。
我的经络课确实是报了一个经络班上的,但是我在此就不推荐了,因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我唯一上过的班,就是黄煌教授的弟子开的网络经方班,讲的挺好的,很实用。上课讯息黄教授的微博上应该有,你们可以北京最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