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尽人间富贵的皇帝,究竟怎么吃

2025/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ask.bdfyy999.com/

最近热播的《尚食》,以明朝为背景,给大家呈现了明朝皇帝的吃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以天下奉一人的皇帝究竟怎么吃?今天我们以明清为例,为您揭开御膳的真相。

明初,御膳的制作过程原本是由光禄寺拟菜单,进呈给皇帝过目,再由尚食局制膳的,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了原有的“六局一司”,改由尚膳监制膳,而原来的尚食局变成了伺候用膳的。光禄寺不仅仅是负责皇帝一个人的饮食,连带整个内廷、朝会等所有的宫廷宴筵都归他们管,有着一支庞大的厨师队伍,《尚食》中的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光禄寺的厨师队伍达到了顶峰,有名之多。正是因为如此庞大和繁杂的人事、和物资采购,进献给皇帝的御膳,其实并不好吃。《万历野获编》记载,京师有谚语“四大名不副实”,“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可见,光禄寺的御膳口味之差,已经贻为笑柄。

不好吃是一回事,靡费之甚,却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根据《明会典》记载,光禄寺每年消耗猪余头,羊余头,牛40头,鹅余只,鸭余只,除了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多吃以外,其他的都是以万为单位,这还不算鱼、鸡等其他牲畜;平均下来,每天竟要吃掉二百七十多口牲畜。要知道,这么大的养殖规模,王健林听了都直摇头,改而投资酒店。

有人要说了,皇帝的御膳,光禄寺也敢不好好做?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皇帝还真拿光禄寺没办法,因为规矩是正是太祖朱元璋定的。有过放牛讨饭经历的老朱,深知百姓疾苦,因此在膳食上定下了最早“四菜一汤”的规矩,要求子孙们不忘本,多吃粗粮。附录一份老朱的御膳清单。

早膳:羊肉炒,煎烂拖磼(一种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鹅,猪肉炒黄菜,素蒿插清汁,蒸猪蹄肚,筭子面,香米饭,豆汤,泡茶。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肉干),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胡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可以看出,并没有什特别之处。光禄寺也很忠实地执行了这一祖制,但实际上因为光禄寺不仅仅只负责皇帝一个人的饮食,还要负责宫廷宴会、赐宴等工作,所以这么多的东西也并不是都让皇帝吃了;何况光禄寺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家事业单位,是由文官统领的。可做皇帝总归还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天下都是自家的,还不让朕吃点合口的,那就太不像话了。朱元璋的子孙们想了一个办法,让司礼监掌印、秉笔、东厂掌厂这三个大太监轮流操办,光禄寺和尚膳监的大厨房不好吃,几个大太监可是想尽了办法让皇帝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吃得舒心。

清朝,给皇帝做饭的地方就成了“御膳房”,在清朝以前,历史上是不存在这个机构的。御膳房的直属领导机构是内务府。虽然看似换了个名字,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御膳房的御膳仍然不好吃,但消耗几乎是一样多。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清朝时,菜品种类相较于明朝更丰富,但皇帝们也基本不会吃御膳房的御膳。

由于是满人是一天两顿正餐,早上六点左右一餐早膳,中午两点左右晚膳,其余时间皇帝饿了可以传小吃。因为要“时刻准备着”,所以御膳一般都是提前做好,用温水温的,时间一长,也就没有什么口感可言了。而且清朝的皇帝相较于其他朝代,吃饭的规矩也大,每个菜不能下超过三次筷子,但凡多吃一点,就有太监在耳朵旁边絮叨,皇帝也不厌其烦。因此多数皇帝选择在嫔妃的小厨房里吃,这一点从溥仪的回忆录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那么像光禄寺和御膳房这样的机构,靡费如此之巨,皇帝难道不能把它裁撤掉吗?还真不能。像明朝的光禄寺,前文说过了,那是文官集团把持的,再者也是朝廷的脸面。嘉靖年间,有一年光禄寺呈上来的预算竟然达到了30万两,嘉靖皇帝一时气恼不过,下旨严加申斥,但申斥归申斥,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清朝的御膳房虽然是在内务府管理之下的,但掌管内务府的却都是皇帝一等一的心腹,或者是嫡系的亲戚。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野史段子:说光绪年间的某天早上,年轻的光绪皇帝问自己的老师翁同龢早餐吃了啥,翁同龢回奏说,因为家里穷,早上就吃了四个鸡蛋。光绪帝大为惊讶道:“一个鸡蛋八两半银子,您吃了四个鸡蛋就是三十四两,怎么还能说是家里穷呢?”原来,内务府给光绪皇帝的报价就是八两半一个。

由此可见,光禄寺奏报的一年吃掉数十万头牲畜的数目,是有很大水分的。皇帝们大都生长于深宫之中,不了解民间的行情,或者即使了解行情,对待这样的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毕竟全天下都是咱家的,哪天惹咱不高兴,不服从管理了,现成的由头,罢官掉脑袋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fz/16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