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经验

2022-7-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蔡教授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经验

1.健脾以化痰湿、清瘀血

痰湿、瘀血阻于清窍,是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脾主运化,脾主统血,中气实则气血通畅,痰浊自散,故蔡教授以健化脾胃为基础治法,以执简驭繁之法达治病求本之功。

2.清肝需重视扶正脾胃

肝胆脾胃同居中位,相乘相克,脾胃升降顺,则肝胆气机顺畅,脾胃正,则肝胆之风气不易太过,所以扶正脾胃气机为清肝平肝之基石,治法上当肝脾同调,以脾胃为基。

3.清上温下,从脾胃升降入手

李东垣在《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中论上热下寒病机的治法曰:当先于阴分补其阳气升腾,行其阳道而走空窍,次加寒水之药降其阴火,黄柏、黄连之类是也。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脾胃俱旺而复于中焦之本位,则阴阳气平矣。对于心肾之交之眩晕,多从补脾肾之阳,泻心胃之热,达到脾胃寒热并调,中焦寒热平调,则上下气机周流复常。

4.补肾须先健胃

眩晕证久病多肾精不足,脑髓空虚,但患者多兼脾胃运化能力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精、脑髓生成不离后天精微的充养,故健脾消食导滞之焦三仙等实为助气血生成,亦有助补先天之功。

01

案例一

患者:女,40岁。主诉:反复头晕1年。年11月11日初诊,症见头晕,视物旋转,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耳鼻喉科、神经内科曾诊断为梅尼埃病,脉沉弱无力,舌胖大齿痕苔白。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脾肾阳虚,痰浊上泛。中药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合橘皮竹茹汤加减: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5g,竹茹10g,天麻8g,炒白术15g,泽泻15g,桂枝6g。7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二诊

二诊:患者视物旋转感症状缓解,诉口淡,仍有头晕,胃纳不佳,大便稍硬,舌淡暗苔白。治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参苓白术汤加减:姜半夏15g,党参10g,茯苓15g,白扁豆10g,砂仁10g(后下),炒薏苡仁12g,天麻8g,炒白术15g,陈皮10g,六神曲15g。7剂,每日1剂,分3次,两餐之间温服。

三诊

三诊:患者头晕未再发作,胃纳好转,大便稍溏,舌淡红苔白略干,予参苓白术汤合熟地黄15g,巴戟天10g,7剂。门诊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按语

患者冬日感受寒邪,内外相引,夹风上行,清窍受扰而发眩晕,故以半夏、白术、陈皮燥湿健脾以安中,陈皮、竹茹和胃化痰止呕逆,苓、泽、桂温肾利水导饮下行,天麻平肝息风。中土定,风痰去而眩止,后期以脾肾双调,恢复脾阳、肾阳以免水邪来复。

CAIJIAOSHOUJIANGTANG

02

案例二

患者,女,51岁,头晕1周。年5月27日初诊,诉1周前不慎头部外伤后一直头晕,走路不稳,两侧头部及前额隐痛,胃纳不香,胸闷不适,无视物旋转,眠可,二便调,舌边尖暗有瘀点苔薄白,左脉浮动,右脉濡。

诊断为眩晕,中焦气机不利,瘀血困阻清窍。予升降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蝉蜕5g,僵蚕6g,片僵黄6g,炒白术10g,白芷12g,川芎9g,赤芍9g,桃仁6g,红花3g,葱白5棵,生姜5片,红枣5枚,黄酒mL。7剂,加水适量,每剂煎2回,分3次饭后温服。

二诊

患者头痛若失,但仍有头晕,乏力,胸中窒,胃纳未见好转,舌边尖略红苔白,左脉浮弦,右脉濡,予香砂六君汤合逍遥散合焦三仙,7剂,分2次饭后温服。

三诊

患者头晕基本缓解,胃纳好转,情绪尚不佳,原方继7剂,嘱调畅情志,忌油腻甜食。

按语

患者中年女性,平素情志不遂,肝脾不和,外伤后瘀血阻窍,故发作头晕头痛,治疗重点当去其瘀血,重中之重是恢复脾胃中焦升降气机,中焦气血和,肝柔气顺,眩晕则止。故初诊予升降散恢复中焦脾升胃降,通窍活血汤去其瘀血,恢复清窍清明,后期健运脾胃达到调和肝脾。平素嘱患者调畅心情,配合长期服用调和肝脾之成药。蔡教授对眩晕病从病因病机上认识到眩晕病为虚实夹杂,上下交病,病变部位在头部清窍,而病机关键在脾胃中焦,脾胃功能影响全身气机升降,输布生成气血精微以溉五脏所主之九窍,并认识到脾胃生理病理会直接影响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生成。秉持“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治法理念,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学习。

CAIJIAOSHOUJIANGTANG

作者:蔡慎初、叶人

审核:谢泳泳

温附一医

蔡慎初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fz/14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