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四关穴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
2016-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颈性眩晕是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的血流障碍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刺四关穴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眩晕35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35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年9月至年3医院骨研所理疗科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5岁,平均58岁;病程5天-1周,10例;1周以上-2周,16例;2周以上-1个月,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眩晕,颈左右旋转动时明显受限,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神疲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符合中医肝肾不足型。患者治疗前经X线片证实为颈椎病。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的眩晕诊断标准[2]。
2治疗方法
取穴:四关穴(合谷,太冲),风池,外关,百会,太溪,肾俞,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采用75%乙醇常规消毒,选取0.25mm×40mm一次性毫针,风池穴因其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把握进针的角度与深度,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2]。百会穴每一腧穴以患者感到针刺部位有酸胀感为佳,针刺过程中嘱患者保持固定体位以免滞针。留针20-3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治疗时间短者5次,长者3个疗程。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配合做李正连[3]推荐的颈肩部功能锻炼操。具体方法如下:预备姿势:立正、两脚分开同肩宽。第1节:抬头望月。双手叉腰,头向后仰,双眼直视天空,缓慢还原。第2节:与项争力。低头看地,下颌尽量触及胸骨柄,缓慢还原。第3节:回头望月。头颈尽力转向右后上方,上身躯干也随同略向右转,双眼仰望右后上方天空,还原;头颈尽力转向左后上方、上身躯干也随同略向左转,双眼仰望左后上方天空,还原。第4节:前伸探海。头颈尽力伸向右前方,还原;头颈尽力伸向左前方,还原。第5节:金狮摇头。头颈向右环绕1周,还原;头颈向左环绕1周。还原。第6节:耸肩绕环。两臂侧平举。屈肘向肩部,手指尖接触肩部。按顺时针方向绕环4圈,再按逆时针方向绕环4圈。以上各节每一动作反复4次。每呼吸1次做1个动作,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后6个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疗效评价:治愈(头晕、头痛、颈项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颈肩部活动正常,肌力恢复正常)6例;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改善,头晕明显减轻,颈肩部活动仍有轻度不适)12例;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部分改善)15例;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无明显改善)2例。
4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男,65岁。年2月24日因眩晕伴头痛、耳鸣发作6天就诊。现病史:患者6天前因连续劳累,睡眠不足始发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无恶心呕吐。舌红少苔,脉弦细数。X线片检查:开口位片寰齿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略反张,颈椎3~7后缘骨质增生,相应椎间隙变窄。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眩晕(肝肾不足型)。治则: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以定眩;针灸处方:风池,合谷,外关,太冲,均用泻法;太溪,肾俞,三阴交,百会用补法。经过5次治疗后,眩晕症状消失,头痛及耳鸣明显缓解;经治疗10次后,眩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及症状均已消失,睡眠佳,少梦。继续巩固治疗5次后休息。2周后复诊,眩晕,头痛,耳鸣及腰膝酸软症状均未发,头目清利。
5体会
由于颈椎病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使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称颈性眩晕。祖国医学历代文献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皆有所论述。《黄帝内经》首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风密切相关。
《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征,虚者居其八九。”阐明了眩晕以虚为主。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总体来说,眩晕为风火痰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清窍所致,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肝胆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清泄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
四关穴-——四组关门之穴;合谷穴——手阳明经所过为“原”;《难经.六十六难》所言:“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所以原穴的主治性能不仅具有祛邪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虚扶正的特点。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功能。太冲穴——足厥阴经所注为“输”,亦肝之原穴风池穴——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一穴可通多经,阳维又可维系诸阳经,使气血循于脉道,胆经属木,其气外发,针刺风池穴可升发阳经之气血,使之上注于脑,髓海得养则眩晕渐消[5];外关穴——手少阳经络穴,八脉交会之一,通阳维脉;肝俞滋补肝肾,滋阴潜阳,以补髓海之不足。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配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二穴相合,阴阳上下,同气相求,称“四关”,四关穴是通过调节气血从而调理周身阴阳虚实,具有散外风、息内风、搜一身百节之风及调整经络紊乱的作用[6],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有效的配穴方法。
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如此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疗效颇佳。
针刺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性眩晕,可改善和提高患者颈部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减少颈椎病的复发,还可起到以下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和巩固针刺治疗所带来的疗效;另一方面,改善患者情绪,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刺四关穴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眩晕临床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颈肩部功能锻炼操,不需要特别时间与场地,长期坚持,可获得较为久远且非常物理的治疗效果。
?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北京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