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站起就头晕,值不值得我们重视
2021-8-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很多老人有这样的体验,在蹲下后突然站起或晨起立即下床时,会有一过性眩晕、黑懵,就医后医生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却又没有什么特效药物,很多人觉得没开药就代表没什么大问题,加上不是持续性症状,对这一疾病也了解不多,就不予理睬了。
然而,别小看这一疾病,虽然症状多数不持久,日积月累后,却有可能造成不可逆后果。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体位性低血压,看看这个多数不用吃药的疾病值不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概念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OH)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血压明显下降,而引起头晕、疲劳、视力模糊、认知障碍、头痛和晕厥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即为OH。
危害
?跌倒,引起受伤甚至骨折?
?诱发心肌梗死?
?诱发脑血管意外?
?诱发认知障碍?
常见人群
1老年人
2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衰
3
糖尿病
4
自主神经病变:如帕金森病等
危险因素
//年龄:是主要危险因素。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特别是女性怀孕前3个月。
//血容量不足:如出血、腹泻等。
//遗传:近年来多名学者对OH家族基因组序列进行检测,证明了线粒体DNA突变与OH有关,有利于预测OH的发生并早日预防。
//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衰,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帕金森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等均会诱发或加重OH的发生发展。
//药物:研究表明,服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镇静药物如氯丙嗪等均有可能引起OH。
//其他因素:国外有研究证实恶性肿瘤伴生的OH可能与自身抗体形成有关,而老年女性易患OH则可能与缺乏维生素D相关。
临床表现
脑部症状
眩晕
视力模糊或障碍
黑懵
管状视野
盲点
色觉障碍
意识、认知障碍
心肾及其他症状
心绞痛
少尿
颈部疼痛、腰背部麻木
乏力、嗜睡
跌倒
治疗措施
01
首选:非药物治疗
●抬高床头,高于下肢15-20°。
●坚持起床缓慢。
●保证充足睡眠。
●祛除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更换可能诱发OH的药物。
●注意膳食健康,摄入足量维生素,避免过饱或过饥。
●症状严重者,可穿防静脉曲张袜,加强静脉回流。
02
药物治疗
尚无特效药物,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才选择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常用以下药物:
●血管收缩剂,如米多君。
●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
●其他:如中药调理、辅酶Q10等,有一定的治疗和改善作用。
生活处方
祛除危险因素是关键:
积极治疗原发病,替换可能引起OH的药物。
任何改变体位动作时,需缓慢进行。
睡觉时可适当垫高枕头。
起床时坚持三个“一分钟”:醒后躺在床上一分钟;坐起靠在床头一分钟;双腿下垂坐等一分钟。
指导卧床及活动受限的患者床上运动,如下肢屈曲和伸展以增加肌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健康生活习惯: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平衡膳食,补足营养,避免过饱或饥饿;
进餐后避免立即运动或起立;
避免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坐下或躺下,呼叫他人帮助。
总结
OH起病隐匿,易被忽略,却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因器官灌注不足造成永久伤害,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End
参考文献
[1]罗君婷,朱鹏立.体位性低血压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5(01):27-30.
[2]王仁忠.老年人慎防体位性低血压[J].江苏卫生保健,(07):16.
[3]刘颖.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生活处方[J].保健医苑,(10):38.
[4]谭英葵,农冬晖,高熙,张艳.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及其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内科,,13(04):-.
[5]毛引弟,邢坤.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4(06):-.
后期策划:朱亚桢,刘睿艳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