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头晕和眩晕,带你走进他们的世界

2021-6-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眩晕的经历,或正饱受他们的困扰,剧烈的眩晕发作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头晕反复发作会产生焦虑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什么是头晕?晕车是怎么回事?头晕会有什么危险吗?话说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下面就通俗、形象的来做个科普。

头晕和眩晕就像一对兄弟,他们有很多共同、相似的地方,知其一便可更好的了解另外一个,方便概述我们放在一起介绍。

头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或轻或重的头晕,常被描述为头昏沉感、不清醒、头重脚轻、晕车感、不稳感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对号入座。

眩晕:是一种错觉(运动错觉),简单讲就是看东西在旋转或者感觉自己在旋转。小时候我们都做过下图的游戏,眩晕就是这种感觉,没体验过的可以试试(注意找个安全的地方)。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眩晕的感觉,这个涉及我们的平衡系统三剑客(视觉、前庭、深感觉),PS:什么三剑客、不懂,那就不管他们,我们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Q:拿晕车来说,很多人会这样的经历:为什么我坐车看书、看手机会更容易晕车;为什么我开车不晕车、但坐车会晕车呢?晕车的人不敢在车上看手机、看书,喜欢看着窗外或者闭眼,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你坐在一辆行驶中的车上时,你的身体给大脑提供的信号是你正在向前行驶。但当你盯着手机看时,你的眼睛却在告诉大脑:不、你没动。这样你的大脑就懵了,大脑在想:我是谁?我在哪?我到底是在移动还是静止状态?大脑就会产生这种错觉,之前说过眩晕本身就是一种错觉,我们称之为感觉冲突,头晕、眩晕的感觉就这样产生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晕车的病人喜欢闭眼了,因为闭眼减少了这种感觉冲突,所以晕车的感觉也会有所缓解(当然,也不是说闭眼就一定不会晕车了,还有其他因素存在)那开车的人为什么不晕车呢,因为当你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全身感官(视觉、前庭觉、深感觉等等)也同样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大脑得到的行驶信息是一致的,没了感觉冲突,自然晕车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PS:很多人反映电动车更容易晕车,这是因为电动车加速、减速更“冲”,不够线性,对人体感官刺激远大于燃油车,所以如果家里人晕车,购买电车需谨慎。Q:再举个例子,戴眼镜的人换新的眼镜或者带其他人的眼镜会产生头晕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常把眼睛比作相机,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东西成像已经在大脑中存留下来(好比相机底片),但当你佩戴新的眼镜或其他人的眼镜时,由于新眼镜或者其他人的眼镜成像与之前有差异,大脑在想:为什么同样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不一样了?我又晕了,这也是一种感觉冲突,头晕随之产生。

下面我们再说下患者关心的几个问题

头晕的患者经常会问:医生,我是不是脑血管出问题了?是不是颈椎病?是不是高血压引起的?

脑血管病可以出现头晕,但也仅是众多病因之一,不能一头晕就对号入座;血压过高可以出现头晕,但高血压≠头晕,举个例子:正常人运动后血压可能也会升到-mmHg,很少有人会因为跑步、爬楼头晕吧;颈椎病可以头晕,但颈椎病性眩晕这个诊断争议很大(至少不常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疾病可以出现头晕/眩晕,比如:前庭神经炎、老年性前庭病、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前庭阵发症、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眼源性头晕等等,多数和我们之前提到的平衡系统三剑客相关。

头晕的患者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我会不会中风了?

头晕、眩晕可能是中风先兆或表现之一,其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其风险高需要重视,这些病人往往具备一个或多个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龄、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当头晕、眩晕合并其他神经症状时说明很可能中风了、比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重影、肢体无力或者不灵活、反应下降、进食饮水呛咳等。

当然头晕的表现多种多样,疾病谱繁多,很多疾病表现不典型,具体病情还请咨询医生。

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一)我院配备3.0T西门子核磁共振Skyra,为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顶尖磁共振之一,本市首台SRM-IV良性阵发性眩晕诊疗仪等先进的设备,为头晕、眩晕的诊治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每年诊治头晕、眩晕患者数千人次,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来保障疗效。下面是一位耳石症患者(一种眩晕疾病),医院就诊,复位治疗后虽然急性眩晕已缓解,但仍残留严重的头晕昏沉感,不敢转头、弯腰等,日常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已经处于焦虑状态。后续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前庭功能康复、西药及中药等综合治疗,症状已明显好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bfz/13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