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患者别再走弯路,一站式管家服务正式上
2021-6-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头晕和眩晕是门急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有19.6%有头晕及平衡障碍。很多人可能困惑,到底眩晕是什么感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眩晕发作时,会让患者感觉天旋地转、天翻地覆,甚至产生濒死感!
眩晕发病率高但病因复杂,往往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中医科、影像科等多学科领域,患者一方面在就诊时对就诊科室存在较大困惑,另一方面,就诊后,患者也往往需要在各个科室反复奔波,光是看病就消耗了患者一大半的精力。
近年来,针对眩晕患者看病难问题,医院东院不断探索优化,从年3月成立院内眩晕中心,到年3月牵头联合华南八省近60医院成立华南眩晕中心联盟,已经惠及近名眩晕患者。
在近期举行的华南眩晕中心联盟第二届学术年会上,一方面下沉优质眩晕治疗资源,对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17家医院增授“华南眩晕联盟理事单位”牌匾,助力基层医疗发展,让群众受惠;另一方面正式在东院上线眩晕患者一站式管家服务,让眩晕患者少走弯路,得到及时治疗。
▲华南眩晕中心联盟第二届学术年会现场专家提醒
眩晕早期判别事关重大
中山一院东院副院长、眩晕中心主任黄海威教授告诉大家,“眩晕是一个临床异质性很高的症状,引起眩晕表现的疾病林林总总,举不胜举,但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及时识别这其中的恶性眩晕,也就是可能对生命造成影响的眩晕”。一位53岁的阿姨因急性眩晕发作2天入住中山一院东院神经一科,急诊头颅CT检查没发现异常,患者入院当天为其安排完善前庭功能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提示中枢病变的眼动异常。于是即刻按照后循环脑梗死进行治疗,患者4天后磁共振检查结果回报“急性小脑梗死”,经过精心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试想想,如果这类患者忽略了其恶性眩晕的存在,后果可能又是不一样的局面了。▲眩晕团队正为患者进行MDT
“除了早期识别恶性眩晕之外,眩晕诊治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正确诊断良性眩晕”,黄海威教授提醒道。有一位63岁的大伯反复头晕近1月,在当地一直按照“脑缺血”治疗,效果不良,头晕发作以致影响他的日常生活,严重时整晚不敢躺下入睡。
他来中山一东院眩晕多学科(MDT)联合门诊就诊,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专家们发现患者头晕特点典型,就是与头、体位改变有明确的相关性,通过查体和前庭功能评估,该患者被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仅通过一次为时数分钟的手法复位就帮助他解决了近1月来的烦恼。
另一位来自肇庆的患者被眩晕困扰已近半年,其发作频繁,且发作时天旋转、数天不思饮食,体重下降近20余斤;其入住中山一院东院神经一科后,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描绘其病史的发病图,发现该患者眩晕伴有渐进性听力下降及耳鸣。
通过与耳鼻喉科、影像科的联合会诊,进行了详尽影像学评估和腰椎穿刺术、血液学检查,该患者最后被明确诊断为“肥厚性硬脑膜炎”,经过治疗该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患者好似生命得以再次新生一样开心。
同时,黄海威教授指出,部分眩晕患者症状并不明显,诊断起来确有困难,需要通过多学科全包围专业排查,来实现精准治疗。62岁的王先生,过去2年出现行走不稳感、自身摇晃感、快速行走时视物模糊等状况,而且在近2个月有加重迹象,甚至出现了肩背及腰部紧张感和行走时背部牵拉感。
到了东院后,通过逐一对营养代谢、感染、肿瘤、免疫、内分泌、遗传等逐一排查,病因浮出水面,诊断为“抗GM1抗体介导的双侧前庭神经脱髓鞘”,通过对应治疗并半年随访后,王先生已没有了行走不稳感,腰背部牵拉感也消失了。
服务基层
惠民便民
黄海威教授指出,国内外学界对于眩晕的重视,百姓对于眩晕诊治的需求,推动了华南眩晕中心联盟的不断发展。华南眩晕中心联盟自年3月成立以来,全国已有接近家理事单位,体现了联盟较高的认可度。
一方面响应了百姓对于“价值医疗”的期待,让眩晕的诊疗更简洁、实惠,另一方面也助推了技术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使基层医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次在联盟大会上增授的牌匾,从医疗、教育、科研上对新增医疗机构予以指导,大大提升了广西省眩晕诊治的整体水平,通过医联体带动整个华南地区眩晕学术临床互动,真正实现惠民便民!”黄海威道。
对于眩晕的发展,国内神经病学著名专家、华南眩晕中心联盟高级顾问黄如训教授认为眩晕是十分复杂的症状,有神经科、耳科等多学科的交叉,目前临床上仍有很多问题认识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他提出了“神经病学”登峰的理念,他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院的核心水平也亟待提高,而医院核心水平的关键就在于人才和一流科室的建设。这就要求增强临床能力的同时提高研究水平,通过基础和临床的相互促进,实现“强根基,勇攀峰”。
▲黄海威教授谈联盟发展与惠民便民
眩晕诊疗规范化
一站式管家服务上线
黄海威教授介绍,东院联合丹麦国际听力学院顺利建立国际眩晕-听觉培训基地,该平台搭建了目前眩晕及平衡障碍诊查领域最完备的前庭、听觉及平衡检查技术,包括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肌源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定、中耳分析、耳声发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耳鸣检查及治疗、平衡台整合测试等,同时还包括有颈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视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等成套测试。
通过一站式完成全套检查评估,并形成综合诊治报告及建议,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病患在不同检查室之间预约奔波的困境。
此外,东院还将引进眩晕综合诊疗系统及前庭平衡康复训练仪,将治疗进一步延伸至个体化的前庭康复训练、适应及习服治疗等,从治疗到康复形成科学而人性化的闭环,医院治好病,同时还解决了病患出院后的健康康复管理,就诊好、治疗好、康复好、全程都好,才是真的好。
▲在平台中借助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神经科副主任、东院副院长黄海威教授
医疗专长:现任东院副院长、内科主任、神经一科主任。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年获硕士学位,为广东省卫生厅脑血管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有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神经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累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毒与放射性脑病、脊髓病等的诊治,对神经科常见症状如头痛、肩壁痛、腰腿痛、失眠和抑郁焦虑症状等诊治亦颇有心得。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记者:姜晓丹
初审:黄海威审核:潘曼琪审定发布:彭福祥点好看,和更多人分享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