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正确诊断的基础来自于临床基本功上
2016-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编前语:平时神经科门诊或内科门诊中头晕的患者非常之多,但经常听到患者说医生诊断是“眩晕症”,神经科医生听起来是否有不爽的感觉?眩晕症乃是一个症状诊断,而非疾病诊断,更非病因诊断,为了提高认识,今日摘录了医院神经内科李焰生教授有关头晕的一个讲座的部分内容全文,供大家一阅。
正文:头晕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候,但不是单一的疾病,其病因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普通内科及精神科等多种疾病。同时,头晕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并无确切的客观检查能用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因此,对头晕的正确诊断更多地是来自于临床,即对头晕症状的正确界定、对临床表现特点的有效识别、对不同头晕病因的正确掌握以及对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正确使用。
1.头晕症状的界定是正确诊断的前提
头晕是非特异的症状,受文化、教育、不同地区的语言及个体经验的影响,患者对之描述会各式各样,因此医生在问诊时必须使用结构性问询方式,并适当加以引导,以尽可能获得准确之描述。若患者确实难以描述,则采用选择回答的方式以帮助判定。自年起,医学界统一将头晕划分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感四种不同的症状。其中,
眩晕是特异性症状,指存在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主要病因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
晕厥前是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要晕倒”的感觉,主要病因基本类同于晕厥。
失衡主要是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失去平衡控制的感觉,与多种神经系统、内科疾病、精神及疾病有关。
头重脚轻感最无特异性,有头或身体浮动感,也可为漂浮感,其病因多样。
可见,只有正确界定了眩晕或非特异性的头晕症状,临床医生才能开展进一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否则将发生整个诊断方向的错误。
2.仔细问诊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很多临床研究证明正确的病史采集是临床诊断的关键,通过问诊可以鉴别90%的患者的症状是特异性的眩晕或是非特异性的头晕,也可以明确约70%~80%的眩晕的病因。
在明确为眩晕或非特异性的头晕后,需要完整地了解患者眩晕或头晕的临床特征。对眩晕,特别应注意以下方面:
(1)起病形式:
突然起病多为前庭周围性病变,
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则多为前庭中枢性病变。
(2)症状程度和伴随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周围性病变的眩晕程度多偏重且多伴明显的恶心、呕吐,而前庭中枢性者则偏轻且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轻或无。
(3)病程:
BPPV持续时间数秒,多不超过1分钟;
梅尼埃病、TIA和偏头痛相关眩晕多为数分钟-数小时;
前庭神经元炎和中枢性病变多持续数小时-数天;
精神障碍者的头晕多持续数周-数月。医生必须对各种疾病有比较好的认识,因为不同疾病导致的眩晕持续时间绝非固定亦非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他的表现甚至更为重要。
(4)发作频度:
单次发作者多为前庭神经元炎或血管病,
反复发作性眩晕应首先考虑梅尼埃病或偏头痛;
伴有神经系统其他表现的反复发作眩晕应考虑为TIA;
反复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应考虑BPPV。
(5)伴随症状:
伴耳闷或耳痛见于听神经瘤、中耳炎、梅尼埃病;
伴头痛见于偏头痛和听神经瘤;
伴耳鸣见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迷路炎;
伴听力减退见于迷路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周围淋巴漏、卒中;
伴面瘫见于听神经瘤、耳疱疹感染;
伴失衡见于卒中、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
伴畏光畏声见于偏头痛;
伴局灶神经体征见于卒中、肿瘤和多发性硬化。
(6)诱发及缓解因素:
头位变化见于BPPV、前庭神经元炎、肿瘤、周围淋巴漏、多发性硬化;
上呼吸道感染后见于前庭神经元炎;
应激见于精神性和偏头痛;
耳压、外伤或持续用力后见于周围淋巴漏。
对非特异性的头晕,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系统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心脏病、体位性血压波动、服用药物、贫血、甲状腺疾病等)、精神状态(抑郁、焦虑、躯体化障碍等)及神经系统疾病(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多系统变性等)。
临床医生只要掌握了这些不同头晕或眩晕的临床特点,并通过仔细的病史问询,就能对绝大多数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而这些则是任何辅助检查手段所无法能获得的。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