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识春季如何预防心理ldquo

2021-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pf.39.net/xwdt/171128/5882662.html

我在春天等你

年的春天已经悄悄来临,春季一直被大家视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季节。但你们知道吗?有调查显示:全年将近一半的心理疾病在春天发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应该如何调节呢?心理老师来与你一起聊聊春季如何养心!

春季可能出现的心理“感冒”症状

这里用“感冒”这个词,是为了向大家说明,春季出现各种心理症状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心理“感冒”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甚至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自行缓解。春季常出现的心理“感冒”症状包括:

1

躯体不适

具体表现为身体莫名的不舒服,但说不出具体是哪里不舒服,不舒服的感觉经常变换位置。有时候是食欲下降,有时候是拉肚子,有时候头晕头痛,有时候还会一冷一热,有时候还表现为颈腰椎疼痛。经医生反复检查却查不出是什么器质性疾病,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

2

慢性疲劳综合征

最典型的表现为春困,可能出现困乏、周身不适、全身无力感、生活乏味、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学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等症状。这本来是春季很多人的正常身心反应,但是,这种状态如果持续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3

抑郁情绪

这是春季最容易产生的不良情绪。进入春季你是否也变得疲乏无力、懒散嗜睡?或者行动减少、思维迟钝?甚至意志消沉、多思多虑,影响了日常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有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失眠、抑郁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工作与生活。这就是春季心理“感冒”的典型症状。

春季容易出现心理“感冒”的原因

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是最美好的季节,也是最"矫情"的季节。每年春季到来时,很多人就会有各种情绪,莫名的情绪低落,心态也特别不好,让人心神不安,这个春天因为疫情影响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春季千变万化的气象特点

春季天气变化最为频繁,容易扰乱人们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有的人对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高度敏感,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春季,气温的急骤变化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光照时间开始延长,光照强度加大,脑松果体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进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会出现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

2

2

生活节奏的变化导致适应不良

经过漫长的寒假假期,逐渐进入网课的学习中,本来就可能有些不适应。因为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更是打破了这个春天应有的节奏,严重的扰乱了大家的生活秩序,导致很多同学太久没有出门、太久没有运动等等,再加上特殊的气候特点,导致了人的心理更难适应,于是出现了一些心理症状。

3

压力集中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很多都给自己定了计划,有些人甚至急于改变自我现状,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今年春天受到疫情影响,大部分人实现目标的难度加大。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有很多同学即将面临考资格证、实习、找工作等各种压力。因此,更容易心理“感冒”。

春季如何“养心”

其实,春天容易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是正常现象,只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愉悦的心情,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就能够平稳度过。心理秘籍如下:

1.正确看待春天出现的心理“感冒”,要知道这种“感冒”可预防、可调适、可治疗。

2.要根据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时间表,把学习和休息安排好。有规律地生活,保持生理上与心理上的节奏感,消除忙乱感。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不要过高要求自己,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3.春季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多喝水非常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吃干净、清淡的食物。

4.务必加强体育锻炼,多亲近大自然,多做户外运动,多晒晒太阳,跑跑步,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来主动预防身体反应的不适。

5.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避免生闷气,注意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学会倾诉、宣泄情绪,多与人沟通,有意识地自我引导,这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法。例如:

√感到累时,可以暂停手头需要做的事情,听听音乐、散散步,放慢自己的脚步,过过轻松、悠闲的好时光

√发展一项或者几项兴趣爱好,难受的时候就去做,投入其中,转移注意力

√改变你的生活环境:打扫房间、整理书桌,改变居家的面貌可使人的精神焕然一新

6.懂得求助是有智慧的表现,如果实在自我无法排遣,可以通过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wpb.com/jbzl/13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